
熟悉艾薇儿的人大概都一致认为刚出道的她是一个极其叛逆,有个性的歌手。她是那种没办法乖乖坐在课堂上,但却充满了自信和决心的女孩。十六岁那年就独自搬到美国曼哈顿找寻她的音乐之梦。当同龄的女孩都在用右手刷眼睫毛的时候,她却用右手刷着电吉他。
习惯不断重复欣赏艾薇儿的演唱会,大概是因为每一次欣赏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前些日子接连听了她的两场演唱会,一场零三年的,一场零七年的。我突然察觉到四年的光景让一个女孩审视世界的眼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可以说是从叛逆到成熟的演变。
其实零三年的柏林演唱会着实很是模糊。影像中的艾薇儿一副漠视一切的眼神,深邃得让人有点畏惧。这就是我们那个原始印象中的艾薇儿应该有的气质。然而零七年的多伦多演唱会让我认识了另一个艾薇儿,一个整场都以一种微笑的眼神面对在场观众的她,就连演唱《whenyou’regone》时也是示人以微笑。当然,四年的光阴不会改变她那爆发力十足的灵魂,狂野不羁的个性。但她的眼神确实变得厉害,可以说是判若两人。那始终不断的微笑是她获得成功后的宣泄,还是她成长经历的产物呢?
我想她的微笑不是因为她成功了,而是她在现实磨练中习得的一个习惯。一个再怎么活泼开朗的人也会有寂寞的时候,正如谁也不能看清尼采的面具下是一张怎样的面孔。她想让她的歌迷觉得她是一直开心的,她想给支持她的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她不再永远只是一副冷漠的表情,四年的光阴让她也学会了一种成熟的待人方式。
艾薇儿眼神的哲学从这里开始:首先说说艺术与哲学两个角度。艺术是借助于情感的力量去感染和震撼人,而哲学则是借助于理论思维的力量给人的心灵以宁静与满足。从古自今,一些有思想的人都呼吁要活出真实的自我,不要虚伪。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没有将他的内心真诚地表露出来时,用一个通俗的词来代替那便是虚伪,这个人的人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这是由前人定下来的理论,真诚永远是褒义。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虚伪未必是一个人失去自我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虚伪也是必须学会的一种心态。在这充满忧伤,还不够完美的现实世界里,谁能完全将一颗真诚的心坦露在外,那样可能会被无情的现实磨削得满是伤痕。或许用虚伪一词来阐述艾薇儿眼神的哲学太过了,那么就当它是从她眼神的哲学中衍生出来的某种产物吧。
艾薇儿该不该有这种眼神的变化?难道你不希望看到她以微笑的眼神唱出她音乐的灵魂?她的微笑至少让我觉得与她的距离更近了,那是每一个歌迷想要的亲切感。其实现在我突然想用成熟一词来替换虚伪。有时候真的可以将人的成长历程就看作一个虚伪化的过程。现在不是有“人越大越不单纯”这种观点吗?不单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虚伪。所以小孩子的眼中,总是能看到更纯粹的世界,纯粹的美好,纯粹的残酷。不管是残酷,还是美好,都一样得慑人心魄。因为可贵的纯粹,不掺杂丝毫的虚伪。追究其根本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顾虑也会越来越多。这可以说是一种本能,那么这种成熟便是我们所必须学会的。
如今的大学生似乎越来越叛逆了,思想越来越不成熟了,不过时间将会让你学会一切。凑巧的是,这大学四年的光阴也恰好对上了艾薇儿眼神变化的时间。相信大学的光阴会让稚嫩的我们变得成熟起来。因为就连那个被称为绝不平凡的艾薇儿都经不起时间的磨练,我想平凡的你我应该会学会,学会我从艾薇儿眼中看到的些许道理。(测控082易新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