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疑是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书里偶然遇见了这些个句子,就蓦然地卡在心里,挥之不去了。
  一直很喜爱书里那些婉约的江南女子,低眉浅笑,面容恬淡,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环佩叮当,犹如一缕清风,亦或一盏茶,总给人以千回百转欲说还休的滋味。
  我固执地想,徐志摩那句诗里所描写的定然是淡白色岚霭中的江南女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她们是江南三月的桃花,五月的烟雨,十月的凉风,十二月的冷雾。她们身上有一种朦胧如水墨画的江南气质,总能带我穿越千年的风尘,穿越青苔滋生的斑驳青石板路,回到江南,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我所喜欢的江南生活,悠闲、惬意,甚至可以说--精致。
  可是不是却只有在那方寸荧幕间我们才能欣赏并且了解那副水墨般的图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喜爱那些喜爱江南甚至迷恋江南的人,就像白居易。因为我觉得那就是品位。看遍地的小资标榜自己过着精致的生活,他们口中的精致无非是坐在有大落地窗的咖啡馆里品味意式咖啡,或者蜗居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家里看时尚杂志了解娱乐新闻,迷恋周董或邦德。我总是会想,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在向现代社会靠近的过程中真的失去了太多属于古老中国的记忆和精华,我们失去了江南,失去了“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意境,或许失去的,还有一颗如江南一样恬淡的心。
  所以每当我浪费大量时间行走于这个城市的夹缝,看满城的灯火摇曳车水马龙,看一个接一个的街道路牌,看迷失于酒精和烟雾里的人们,看一幢幢高得不能再高内部却始终重复的建筑,我就会无法抑制地想念江南,想得心慌和难过。它在我心里是一片绿极藤蔓,沿着记忆的方向生长、蔓延,它是属于时间的,是攀爬着泥墙或者水晶并滋生着故事的,那里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忧伤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喜悦。
  爱江南,更爱江南的人,爱他们能如此安然地生活着。江南人中,最爱李煜和清照,爱他们像两个单纯的孩子,单纯到透明,真挚到只剩下真挚本身,就连忧伤也是生命和情感找不到目的的纯粹忧伤,而不是世俗化的情绪。“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爱这些天籁般的字句,像檀木一样散发着氤氲的香气,念在嘴里总是意犹未尽。一直很遗憾,自己不是古代的江南人,没有做过一个姿态悠游的江南女子,因为我是如此地羡慕她们,羡慕她们有那些轻柔的软绉裙、绣花鞋和油纸伞;羡慕她们有如水般柔顺黑亮的长发和温婉的性格;羡慕她们有用茉莉种子研碎了兑上香料制成的胭脂水粉和晶莹的珠钗发簪。也许是因为这样,总隐隐排斥着都市里非主流的风格:红唇、奇异的发型还有浓烈辛辣的香水味……这些都让人反感得厉害。
  爱江南,不仅仅因为人,更因为它的亭台楼阁,轻舟画舫,舞榭歌台。那精美的雕栏画栋,曲径走廊里隐藏了一圈圈历史的年轮,凝练着古江南苦香的中药和水土粗砺的气息,又一次固执地认为那是世界上最有气质的建筑。可是,今天的江南,或许称它为中国南部会更合适,楼房掺和着钢筋水泥,还是一幢一幢地盖起来,密不透风,让人窒息。我们只能看着那些蕴满诗情画意的江南小榭渐行渐远。
  从此,二十四桥明月夜渐渐步入历史。
  从此,江南遮上了它疲惫的面容。
  如果你在梦里回到了江南,就请在西湖畔找一茶馆泡杯茶。“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绿色的碧螺春点点浸泡,看不见轮回又在兀自轮回。茶水干净清澈,苦涩中带着清香,那是江南的味道,咀嚼不尽却终有消散的一天。请记住它,因为它会使你的江南梦随着轮回的增多而愈加醇厚……“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里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时,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疑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