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同心协力 建设学校美好的明天





  我是1972年秋天调入中医学院的,刚进学校的情景现在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没有办公楼,进入学校大门走过约50米的柏油路,向右拐就可见到一栋栋平板房,那就是学校行政办公的地方,房子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并且只寥寥数间。那时没有第二教学楼(即张仲景塑像背后的教学楼),也没有实验楼,教学楼就在现在七层教学楼的地方,仅有三层,现有的七层教学楼是后来推倒旧楼重新盖起来的,学生宿舍也只有二栋,均是三层楼房。整个学校仅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运动场,运动场有三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运动场还堆放了不少的建筑材料,我记得那时学校开运动会都是借用铁道学院的场地。学校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山包,规模不大的学生食堂,就是教职工、学生开会的场所。怪不得我的一些亲戚朋友常对我笑着说,你们学校还赶不上一所中等学校的规模。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我们学校也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发展壮大了。最开始修建的是办公大楼,接着陆续修建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职工宿舍等等。当时还在现在篮球场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大礼堂,本来是个小山丘,是学校教职工辛辛苦苦一筐土一筐土挖出铲平的。礼堂比较大,有近两千个座位,每逢师生开大会、看电影和文艺演出就在这中间举行。后来学院投入大笔资金,修建了一个标准的运动场,七八个篮球场,还修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体育馆。到这个时候,我们学校算是鸟枪换炮渐渐变得稍有规模了。在专业建设方面,学校最开始只有一个单一的中医系,后来也陆续创建了中药系、针灸推拿系、外国留学生院等,拥有北院、南院两院校区。
  我们学校最大的发展应是2006年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新建含浦校区之后。经过全校几年的鏖战,一所国家连续投资近10亿元,占地近3000亩的新校区在河西伫立起来,一栋栋教学楼、实验楼、科研楼、学生宿舍、留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办公楼、体育馆、外事楼,以及藏书百万册气势宏伟的图书馆、博士后流动站,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校园里平坦光洁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花园绿地,池塘清溪点缀其间,幽美静谧,和谐文明,是莘莘学子读书求学的好地方。据2008年统计的数据,我校教职工2800多人,师资队伍近700名,全日制学生12700多人,20个本科专业,1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多个,此时的我校,已经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和医疗等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
  从1972年到现在,在我长期工作、生活的这个地方,我见证了我们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巨大变化。每当我跨进含浦中医药大学巍巍校门的时候,我内心都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我们的母校,已经变得如此强大,如此美丽可爱,她,正跨上了时代骏马向前奔腾,我期盼她明天将发生更大变化,我期盼她明天跻身世界强校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