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地处“东南雄邑”的福州历史人文荟萃,代有名人。陈章汉所作《闽都赋》有“钟灵之地,人龙出焉”之句。闽江学院以福州的母亲河“闽江”为名,饮水思源,莘莘学子于求学之外,对福州的历史当有所了解。善煌系我校教授,对福州历史文化颇有研究。我们特邀他为大家带来福州历史名人系列介绍。首期带给我们的就是这位“东冶为都,建城开国,与当地百姓共缔闽越春秋”的“开闽始祖”———无诸。
福州建城2200多年历史,肇启者乃闽越王无诸。
无诸,姓驺,是越王勾践的后代。战国晚期,无诸占据今福建及周边地区,自称闽越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无诸的王号也被削去,降为君长,其统治区域改为闽中郡。在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的反秦浪潮中,无诸便率领闽越武装参与伐秦。在秦灭亡后的楚汉战争中,无诸率部助汉击楚,为汉王朝的建立和中国的重新统一作出贡献。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无诸因功被封为闽越王,为迎接朝廷册封使者,无诸在南台江边的惠泽山建台,作为举行册封仪式的场所。册封后,此台被称为越王台。
无诸被正式册封后,在冶山一带建城闽越国都城———冶城,具体位置大概在今鼓屏路省财政厅、钱塘巷一带。1990年以来,陆续在这一带发现刻有“万岁未央”等字样的瓦当、瓦筒等文物,也可证明这地方是闽越王城旧址。因为冶城又在屏山北面,所以,屏山又称越王山。冶城自公元前202年始建,因此福州建城史至今也就2200年了。
无诸与汉王朝保持和睦关系,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文化技术,发展生产,其冶铁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安居乐业。当时冶城东南的于山是闽越族的聚居地,无诸每年九月初九日在此登高望海,大宴宾客,所以于山又称作九日山。
据《榕城考古录》记载,无诸死后葬在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俗称王墓山。另据民国《闽侯县志》记载,无诸墓在南台嘉崇里(即大庙山)的一山丘。
后人怀念无诸,在惠泽山越王台旁建闽越王庙,俗称“大庙”,世代祭祀无诸,故惠泽山又叫大庙山。山上有一碑,摹刻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笔迹:“全闽第一江山”。
无诸创建冶城,开辟闽疆,被人尊为“开闽始祖”。赞曰:伐秦助汉册封王,肇启冶城开闽疆。兴业安民基福地,大庙堪传万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