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特色发展与文化引领战略的思考■刘德富
三峡大学在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选择上,提出了四大战略:一是要形成比较优势就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实施特色发展战略。二是人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通过政策激励人的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向管理要效益,所以提出实施改革创新战略。三是校园文化及环境的提升让人在一种氛围中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以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所以提出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四是寻求新的资源。就是强调要眼睛向外,在更大范围中寻求支持学校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所以提出实施开放办学战略。
这里,我重点就特色发展战略和文化引领战略,谈一点我个人的理解和思考。
1、关于特色发展战略问题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和人优我强。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大学的独特优质风貌。在实现高等教育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省属高校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争得主动,获得发展机遇,关键取决于办学特色。确立和实践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强校之路,不仅是资源有限的省属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高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学校可以有许多特色,我校重点抓学科及人才特色。
特色有三要素:空间、对象、产品和服务。特色遴选应考虑的因素,一是传统因素: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的传统优势,包括办学理念和思想观念,若干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而具有或达到相当水平的学科和领域,某些已经有较好基础和发展趋势的科研方向与团队。二是地方因素:指国家和地方对高等学校的某些要求与期望,主要从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地方社会文化发展的某些特殊性、学校在地方高等教育结构中的特殊性地位等方面去考虑。三是层次因素:指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不同层次中的地位和功能,在一个学校对不同学科、学院等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定位。这里要正确认识层次与水平的关系:层次只是体现在服务对象的差异上,水平是服务质量的问题。
在学科特色的选择上:要从所在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的独特性中去寻找;从服务对象的独特需求中去寻找;从学科发展趋势、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中去寻找;从已经具有的优势或对手弱势中去寻找。
(1)我校水电学科特色。我校水电特色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我在这里再次阐明一个观点,我们不是只强调水利、电力学科特色,而是围绕服务全国乃至国际水利、电力两个行业形成学科专业特色,在这两个行业中无论人才培养还是科技创新均起到重要作用,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当然将水利、电力学科做大做强是基础、是前提。在一个行业中形成一定的人才规模是增强学校在这个行业或领域影响力的基础 (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因此其他支撑、相关学科专业要围绕水利、电力行业需求找准人才培养及科技服务定位,办出特色。电力市场营销专业的开办就是市场营销专业办出电力特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解决了专业发展方向问题,也一定会增强我校在电力行业的影响力。各个学院都要好好思考还有多少专业可以走这样的特色之路,我们提了多年,但学院步子迈得非常小,有的甚至坚决拒绝。
(2)双服务下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构建。为了保持办学效益,学科专业不可能太多,学科与专业发展要尽可能一致起来。本科专业数宜在60———65个。专业的增设应主要围绕增强双服务能力、做大做强相关一级学科两个方面来考虑。有增加就应有淘汰,淘汰的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对其他专业没有支撑作用、水平不高、就业率一直处以低下水平 (如就业率40%以下的非体育、艺术类专业),可以给预警期。
(3)特色人才培养。我们仍然坚持“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提法。“高素质、强能力”是培养的人才在质量方面的特殊要求问题。“应用型”是人才层次定位问题。我校不是要培养国家和社会的引领者、也不是主要培养创新创业者,而是要培养有明确就业去向、具有巨大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讲就是培养工程师、医师、教师等一线人员。人才质量要与人才层次定位一致,不同层次人才在素质、能力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高素质主要指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如具有以“爱国、自强、务实、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求索”精神,另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或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等。强能力主要指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如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工程人才应具有的工程概念等。这需要我们一一去认真分析并总结实施。
一是要明确各个专业的服务对象及人才层次定位,即搞清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二是要针对主要就业岗位明确人才应具有的素质、能力及知识。三是要研究并提出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能力及知识实现的途径,即合理安排第一、二、三课堂,明确各个环节应达到的目标。四是针对参与育人各个环节的人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及后勤服务人员等。五是针对各个育人环节完成应具有的条件进行建设。六是为规范各个育人环节应具有的规章制度及流程进行明文规定。
特色人才方案制定的难点在于特色与专业统一规格或要求的矛盾性。解决的途径就是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统一规格或要求为基础,适当增设特色课程,围绕特色要求开展实习实践,比如课程作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实践等环节的安排充分考虑与就业市场结合。
2、关于文化引领战略问题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我想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形成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具体讲就是要使“求索”成为三峡大学人共同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即:爱国、自强、务实、创新。文化引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就是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关键环节就是公正的评价人、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人财物,实施途径就是鲜明的学校形象标识、配套的校园环境、正确的舆论引导、明确的行为准则,系列的品牌活动,合理周全的政策支持。下面我就从爱国、自强、务实、创新四个方面来具体谈一谈。
(1)爱国。谈爱国,既要志存高远,为国家富强奋斗终身;更要从身边做起,从爱家人、爱学校、爱学生、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做起。
“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元素,是人间温暖的基础,每一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需要,实施爱国教育是每一个大学生、每一个公民最容易接受的应有品德。从孙中山的“博爱”,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 “八荣八耻”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无不说明“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元素,“爱”在人类社会中是多么的重要和需要。
正确理解“爱”、学会如何“爱”、自觉践行“爱”是“求索”校训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我这儿所说的“爱”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情感表达。爱不仅是停留在口头的表达上,而是在具体的行动上,是对所爱的珍惜和奉献;爱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是从身边具体的做起,如爱祖国就应从爱家人、爱同学朋友、爱学校、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制度做起等;最基础的爱在于珍惜生命,包括各种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爱不仅在于有爱心,更要有正确的施爱方式,不断提高奉献爱的能力;爱是无条件的、是无需回报的,因而爱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人的最大快乐在于被爱,在于所爱的人快乐幸福,在于所爱的事业兴旺发达。一个真正理解了“爱”、具有爱心的人,才可能为了钟爱的事业、为了热爱的祖国不断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奉献自己的才智,才可能在困难面前不动摇,才会在需要付出的时候不患得患失,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衷心希望每一个三峡大学人爱校如家,每一个教职员工爱生如子,即每一个三峡大学人珍惜三峡大学的今天,要时刻牢记你的一言一行就是世人对三峡大学的感性认识。每一个三峡大学教职员工为三峡大学的明天和学生的成才不断增长才干、忘我奉献。每一个三峡大学学生为三峡大学的明天和祖国富强刻苦学习、增长才干。衷心希望三峡大学人永远忠诚于三峡大学!
(2)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不畏艰险,努力向上。”这是中华民族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自强是三峡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三峡大学人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三峡大学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发展史。特别是三峡大学合校以来一步一个脚印,三年一个目标,五年一个大目标,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所有这些靠的就是一种自强不息精神。三峡大学人要自强就是要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不畏强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事业前进道路上永不满足,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要做到败不馁、胜不骄,对认定的目标,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务实。三峡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抓实干。一座电站的修建是要靠人去一方一方混凝土浇筑、一块一块金属结构的安装而成,而不是靠嘴上功夫吹出来的。只有远离浮躁,践行“务实”的工作作风,才可能在校园内形成崇真崇实的学术道德氛围和学术文化,从而培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务实”不是要蛮干、只埋头苦干不识方向,关键是要通过努力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务实至少要做到说实话、办实事、踏实肯干、能干、出实效。要避免说假话、大话、虚话,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3)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是时代进步的动力。正是三峡大学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了学校合并十年的快速发展。三峡大学要在未来实现新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使“求索”精神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彰显和升华。创新是基于规律性的认识,其来源于实践、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改革创新是有阶段性的,是与事物发展的水平和所处的阶段密切相关的,必须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决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我经常说,改革、制度、办法是有阶段性,有对象的,对不同的阶段、不同对象要有不同的办法。比如,对教师的考核,有人质疑我们强调数量,但三峡大学现阶段没有数量的考核就没有质量的提高。我们不能简单的照搬别人的办法,也不能简单地说别人否定的办法我们就不用。另外,过去我们使用过的淘汰了的办法,现在我们又捡回来使用,过去不行现在也许就管用,关键是要结合实际。这也是一种创新而不是简单地重复。
对推动事业发展而言,一切可以加速目标实现的举措都可以归结为创新,我们要大胆的试。当前三峡大学发展最需要的是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本文系刘德富同志在三峡大学2010年党委扩大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