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定的眼神

夜幕下轻弹

水壶队列

欢笑瞬间

绿茵场上“小叶问”
休息的时候,一道特殊的风景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原来是魏志煌同学在给大家表演武术啊,仔细一看,是咏春拳呢,那动作好像比甄子丹更潇洒。据了解,这位被称为“小叶问”的魏志煌同学出生在武术世家,3岁开始习武,8岁进入武术学校学习。相信习武的艰辛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而让他坚持十几年的信念就是“证明自己是个强人”。在同学们热情的欢呼下,我们的“小叶问”又再一次练起了咏春拳。(陈荣妹) 再疼也坚持
在每年的军训成果展上,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震撼的是那100人组成的方阵用其整齐利落的动作共同挥舞着的军体拳。一个指令一个动作,伴随着命令的发出,一个个学生应声而倒,像是心有灵犀,一个接着一个没有丝毫犹豫。
为了这片刻的精彩,他们要付出几百倍的时间加以训练。这100名学生是从志愿报名参加军体拳训练的300多名学生中经过层层选拔后挑选出来的。“这套军体拳共有16个动作,再加上后面的卧倒和全倒等。今天是他们第一天军体拳动作的训练,所幸他们悟性都很高,进步非常快。”军体拳教官说,“都说90后都是草莓一代,不能抗压。我本身就是90后的,听到这些难免会不服,我们排里就有一些同学,膝盖不舒服却也坚持训练。”
绿色蓝调在火红凤凰花飘落的地方,在绿色迷彩的衬托下,一片片蓝色海洋格外引人注目了,那是轮机专业的新生。
有人说:“轮机专业的学生军训时就像是被雨淋过了一样,满身的衣服能拧出水来。”置身于他们的队伍之间,那整齐的步伐,雄壮的队列就像一片蓝色的海洋把你所包围。一顶顶白色军帽下映射出的是刀剑般冷峻的目光,给人以一种莫名的震撼。虽然他们只是半军事化管理,轮机新生们军人般的作风已初展风采,他们不怕脚磨破了,不怕腋窝下磨出血,怕的是落后。“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刻苦训练,振兴轮机”是他们的口号,正是在这种口号与精神的鼓舞下,这片海洋显得更加生机蓬勃。 (王育龙)
坚强女孩
刚开始我们并没有发现她有什么异样,开始训练后,她微跛的走路姿势立刻引起大家的侧目。走列队时,只看见她紧闭双唇,吃力地迈着腿,紧跟列队的节奏,一步不肯落于人后。为了不拖我们的后腿,她努力练习走队列,使自己的姿势看起来尽量与整体和谐。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她终于撑不住了。教官让她在一旁休息,可她还是执拗地不肯坐下,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她的眼神追随着我们,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休息的时候,我坐到他身边,忐忑着,终于还是开口:“你的腿怎么……?”比起我的小心翼翼,她却轻描淡写地笑笑说:“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不过很幸运,我还能走路。”看着她如花的笑靥,我似乎想象得到她背后的眼泪。
为了不影响整体队列的行进速度和美观,她决定退出列队练习。当她被当做一个特殊个体来看待时,我了解她的感受。然而,她用乐观的心态、嘹亮婉转的歌声向我诉说着她的坚强。 (苏敏)
“偷懒式”军训
2连7排的黄教官自创了“偷懒式”军训方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他说,要想让这群极具个性的90后女生乖乖听话,就要抓住他们的“弱点”,只要她们把动作做得又快又好,他就及时让她们休息,这种方法他屡试不爽。也正因为如此,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军训的训练效率高,“偷懒”次数也多。当休息时,他也不会闲着,他会讲一些冷笑话,做QQ表情,模仿QQ上咳嗽的声音……这种“温柔”式的军训方法给他带来了“双丰收”,不仅受到了同学们的爱戴,被大家成为 “温柔教官”,训练效果也是所有队伍中的前几名,还得到了营长的表扬。(陈晓兰)
幽默教官
着一身丛林迷彩,操一口还算顺溜的普通话。笑时挤在一起的眼角和眯成两条缝的眼睛,加上一口极爱“晒太阳”的牙齿,一个活脱脱的小兵“张嘎”立于眼前,这便是教官给我的第一感觉。而随着日子渐逝,他于我们心中的形象也一日日丰满起来。
如果说军训的日子是一部部喜剧与正剧交替放映的电影,那么那些由教官自导自演的幽默片段,不管放映于何时何地,跳动出的都是快乐和欢笑。
在我们看来,教官不上“北影”真是一大损失。他喜欢模仿其他排错误的动作,街舞风、嘻哈风、非主流……各大时尚元素汇于一身。他虽算不上是地道的演技派,却也称得上是“形神兼具”了,颇有几分幽默大师的风范。
我们的教官以一种卓别林式的幽默演绎枯燥辛苦的训练,而在这之余,他更是以一个师长的身份与我们共处。他就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斯,用自己对职业的尊敬与热忱来教导和感化我们,而我们则是一个个有幸遇到马修斯的派皮诺。从他的身上,我们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超越自我,如何笑对痛苦,如何坦然面对生活…… (阮嫄嫄)
只剩最后“十分钟”
每次满头大汗,仿佛下一秒就要倒下去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教官们犹如天籁的一句话,“坚持住,只剩下最后十分钟了。”于是,站在队伍中的我们,又一次咬牙坚持,想着哨音结束的那一刻即将到来。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十分钟”是教官善意的谎言,漫漫“十分钟”像是强心剂一般支持着我们,一直巍然不动地坚持等到了那声美妙哨音的响起。(黄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