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门和西大门
这里要说的东大门和西大门,不是指今天的东门和西门,而是指河大历史上所称的东大门和西大门。而且,这两个大门,东的并不朝东,西的也不朝西,它们实际上都是朝南开的,原本都是河大的南大门。
那么,既然都是学校的南大门,为什么要称作东大门和西大门呢?说起来,这里面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原来,我们学校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只有两个大门。一个是东大门,也就是今天的南大门,亦即学校的正大门。它既是河大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个就是西大门,不过它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它在东大门西边,其具体位置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动。起初是在今天校医院那个临街小门的东边一点,大概正对着校医院东边向北的那条道路。当时河大校园的西边,是医学院的所在地。河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门诊大楼(即今天的离退休老干部活动中心),就在西大门的里边。当时的河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好的医院,前来就诊的病人特别多。不仅是开封市的病人,就连郑州等省内各市县的重病病人,也多前来诊治。所以,西大门那里,平时总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自上世纪50年代河大医学院迁郑后,那里就消停多了。及至上世纪80年代初,当贡院路建成后,西大门又稍向东移,正对着向北去的贡院路。后来随着校内情况的变化,西大门又被完全封死了。西大门没有门楼建筑,只有两个门柱,装有两扇大门。
由上可知,当时学校的东大门就是现在的南大门,而当时的西大门曾经有两个:一个对着校医院,另一个对着现在的贡院路。
那么,今天学校的东大门和西大门,又是何时开辟的呢?
今天的东大门和西大门,设置的时间都比较晚,而且也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先说今天的西大门。大约在1954年左右,学校在校园的西墙外建造了一处“河西家属院”。为了方便行人出入,就在今天的西大门处开辟了一个小门,这就是西大门的起始。后来随着交通的需要,一再扩展,最终变成了今天的模样。至于今天的东大门,出现的时间不甚明了。东城墙原来有一个豁口,最初豁口很窄,也很不规范,不时有学生从此出入。为了美化校园,迎接建校90周年庆典,河南大学进行了修缮,终于变成为今天的模样。但这东、西两个校门,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并不被称之为“大门”。一个被称为“后西门”;另一个处境则更惨,人们根本不把它称之为“门”,只称为“东豁口”。只是当原来的“西大门”被封闭之后,学校的南大门已无东、西之分,二者才分别升格为西大门和东大门。而今天的南大门,也就不再被称为东大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