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染秋枫叶正丹———横头山观秋枫随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每念及秋天的景色,最先想到的总是杜牧的诗句。如丹的枫叶,向来被称作是最浓最浓的秋色。“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有关枫的佳句不胜枚举,枫叶早已和梧桐、虫唱一样,被当做秋天的象征和代名词了。但引以为憾的是,我一直未得机会亲自领略漫山遍野枫叶似火、霜林染醉的胜景。日前有幸与摄影协会的师友们结伴前往横头山一游,山顶红叶谷枫叶正红,让我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秋天里达成了这个小小心愿,委实欣喜。
要论枫叶,当然还是香山的红叶最为有名。原本未对横头山的枫叶抱有太大的期望,但临要出发了才知道原来横头山是中国最大的枫叶观赏地,这才燃起了无限憧憬。可惜天公不作美,我们到达横头山的第一天正飘着小雨。氤氲雾霭充斥山林,再加上路况不熟,一行人未能登上山顶。下山以后才知道原来直上山顶红叶谷就可以一览枫叶的丰姿,大家纷纷懊恼不该为路上的寻常景色驻足太久。次日,天朗气清,我们便沿着公路上山,一心一意直奔山顶而去。
在山顶,果然见到了期待已久的红叶。虽说还未到深秋,但经了秋风的吹拂,红叶谷里早已是随处可见“万山红遍”的端倪,连谷中小路上也已铺满了一层尚未红透的的叶子。秋阳熏染下的枫树,挂满了或红或黄或绿的叶子,红的叶子如玛瑙般透明,黄的叶子如菜花般娇艳,绿的叶子如碧玉般清脆欲滴,甚是可人。借着蓝天、白云的掩映,虽没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明媚,但片片枫叶随风飘舞、盘旋生姿,也别有一番秋的况味。
“悲哉秋之为气也”,向来诗文上秋的词句,使人联想的是荒林,是落叶,是萋草,是肃杀,是凄凉。古人们面对秋,总有些萧索凄凉之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似乎秋风在凋零草木的同时,也撩动起了他们敏感的心弦和吟哦伤感的情思。但也许是因为久困于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里的缘故,乍一走进这清澄朗净的秋色里,虽然秋风拂面略有些凉意,但立身枫叶林中的我却丝毫没有古人们因秋风感喟、见落叶伤情的感受。谷中游人如织,皆是携朋引伴而来。往山下眺望,远处的公路和游人全被厚厚的林带掩映着,被秋天的火红和金黄浸染着,秋风中的枫树林仿若红霞彩云在流动,由远及近,仿若是一幅秋日山行的山水画缓缓铺陈在我的眼前。
我凝视着那一片片在空中旋落的枫叶,不禁遐思翩翩:同是秋风吹落红叶,有人从中看到了万物的凋零和秋风的无情,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沉甸甸的收获和秋风的馈赠,年年岁岁风相似,叶相同,但为何岁岁年年各人所见却不同呢?
岁岁之秋,红叶染山。经历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之后,绿叶总要在秋天这个万物嬗变与更新的季节里变红、变黄,而后飘零于地,蛰伏整个冬季,期待下一个轮回。原来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者,非仅止于草木而已。
拾起一片红叶置于手心,我细细地观察,它极像是一方玲珑的手掌,叶茎纤细,脉络匀称,叶缘生着小小的锯齿,颜色似殷似赭,像极了一抹明艳的红在手掌上浮动。我望枫,枫亦望我。我突然有一丝明悟,或许红叶并不把坠落当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结,又或许生命本就是从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曾经秋肃临天下,今朝红叶还满山。
蓝天若水,红叶若鱼。叶子是绿是红或是黄,只是代表它所处的不同生长阶段,就好像人的青年壮年和暮年。即使没有强劲的秋风,枫叶也还是同样会有凋落的一刻。只是看落叶的人心境不同,体悟不同罢了。
下山之时,天已近午,秋阳暖照,不觉秋凉。回首横头山上,枫叶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