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09医法杨雨
去上海,看世博


  暑假之前跟朋友们说到假期安排,提到最多的有便是———去上海,看世博。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印象中的上海有着国际大都市的华丽外表,散发的是小资的生活情调,紧张的生活节奏外加极具压迫感的竞争压力。记得在一部电视剧上有这么一句调侃的话:“是啊!你们上海人眼里,除了上海,其他地方都是农村!”家中几位亲姨娘都“嫁作上海妇”,做了几十年上海人,倒没让我感觉到所谓的歧视。但一个城市的文化好比一个人的性格,是会给接触他的人以直观感觉的———于我,上海是有距离感的,譬如那高耸入云的林立商业楼,譬如那高昂得有些离谱的消费。
  然而,这样的大城市与小市民的距离却在世博的举行中拉近了。2010,上海世博,平民的盛会。凭借学生证,我购买的是一百元的优惠门票,除了节假日及双休日都可以随时入园参观。暑假前期正是高温时节,七月中旬的上海更是热得很。可是,相比较太阳的火热,世博源源不断的游客显然丝毫不输热情。哥哥告诉我,他的亲身经历是:前几天做好功课规划路线准备干粮,当天早上五点起床,及时赶到最近的一处园门,尽早进园……即便如此,他为了看最热门的中国馆还是排了五小时的队拿预约券,再排两小时才进入中国馆!这样的“强悍战斗力”显然震撼了我,我当即决定,量力而行,绝不跟风看热门。
  话说这是一个“六月心”里难得的一个多云的天气,我跟嫂子一齐出发,直奔世博!我们自备了一些食物,基本上是干粮———安检很是严格仔细,进入世博园内不允许带有液体物品,诸如饮料之类,白开水也不行!园内备有纯净水饮用点,取水方便。八号门入口处我一眼就看见了那抹鲜艳的中国红,中国馆就在眼前!等到我们终于排队入园站在中国馆前面已经过去了两小时。这才是真正的“可望不可即”啊!限量的预约券早已发放完毕,我也只有以中国馆会永久保留以后还有机会为理由自我安慰了。
  世博园占地极广,跨浦东浦西两岸,我选择第一个参观的是中国各省市的城市参展馆厅。北京、新疆、云南、西藏……中国城市馆各有千秋,但我只有两个馆是必看的,那就是安徽馆和上海馆。上海馆外有一面城市影像墙,特色显著,用黑白照片的形式刻录了城市发展的历程,里面有4D影院。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投影为外形,内部展示了一些特色器物,并以放映短片的形式介绍了安徽的近年发展形式,片尾以黄梅戏《天仙配》引发高潮,留给参观者深刻印象。在安徽馆的留言册上,我动情地书写下:“安徽,身为你的儿女,我由衷为你骄傲,为你的崛起而发愤图强!”
  离开中国城市馆,我们开始真正的“世界博览”之旅,穿过世博大道,我第一个参观的国家馆是新西兰馆。特色鲜明的大洋彼岸风情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关于城市关于生活的理解更让人思考。这里是沿着旋转楼道上顶层,而顶层又种植了大量的植物,是城市中的绿洲,自然而美丽。新加坡馆有种阳光的味道,馆内的音乐活泼欢悦,装潢清新简约。我来上海遇到的第一场雨就落在去非洲国家联合馆的路上,好在这里是“出了名的少有排队的国家馆”。很多仅仅一个小隔间的地方就是一个非洲国家馆,黑色的皮肤,热情古朴的文化。激情四溢的舞台表演和热闹的集市相映成趣,黄白黑的肤色和谐相处交流,这就是世博的魅力吧!世界,在这里积聚,各色国都异域美景、人物在我们的身边欢聚一堂。
  傍晚,我们乘坐免费的世博公交前往浦西看夜景。信息通讯馆由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共同建立,汽车通用馆以交通工具在人类历史上的演变和推动作用为主题……夜晚十一点左右我们终于踏上返程的路途。虽然很累了,我还是有些恋恋不舍,机会如此难得,世界尽在眼前!在轮渡上,我看着对岸浦西的五色灯光感觉那夜也变得活泼。终于走出了世博园,此时游客三三两两,少了白日里的喧嚣,世博园也终于安静下来,显得宁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