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印象古厝





  周末的午后,看着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微风带着秋天的气息轻轻拂过,集美典型的嘉庚式建筑在雨中显得更加朦胧美丽.伴着轻风思绪纷飞,远处屋顶高翘的燕尾脊把我的回忆带回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带回到那座红砖黑瓦的故居。
  童年的记忆是从一座大宅子开始的,红色的砖墙黑色的瓦,这就是闽南地区典型的特色建筑———红砖古厝。古厝类似于北京的四合院,院子的中间有天井相隔,房间用回廊相连对称分布在天井两侧,院子外都有一片很宽敞的用青石板铺成的空地。红色的砖墙历经风雨仍然在用色彩诠释着古厝的生命力,黑色的瓦片更为古厝增加了一份古老的韵味。斜尖的屋顶横卧着的燕尾脊,院子内随处可见的木雕石雕,更让我们见识了古人的智慧。它是无数闽南人的根基,一代代闽南人就这样在这里经历着年岁:鞭炮声中迎进了嫁进古厝的俏嫁娘,新春联里辞去了一年的旧岁,到最后,无数闽南老者的灵柩也是从这古厝里离开,入土为安。
  古厝是我儿时游戏的乐园。清晨,喜鹊的歌声唤醒了宁静的农村,安谧的古厝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妈妈轻推木门走向厨房为全家人准备早饭;爷爷喜欢坐在院子大堂里的藤椅上任身旁的紫砂壶氤氲着的茶香飘满整个屋子;奶奶是典型的闽南女子,一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家务活。傍晚,相邻们就在古厝前边吃晚饭边聊天,任夜幕悄悄降临。月亮撒下了一片银光,笼罩了整个村子,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点点灯光。古厝外的空地是纳凉和闲话的好地方,乡亲们一边喝茶一边聊着七里八乡的那些事儿。我喜欢躺在奶奶怀里听奶奶说月亮上面的故事,奶奶手里的大蒲扇轻轻地扇着,将我缓缓地带入到月亮上的世界。
  一年四季更替,古厝都有它不同的韵味。春雨绵绵,院子很潮湿,天井边总有蚂蚁成群的忙碌着,这里也是它们温馨的家。闽南的夏季很闷热,常有压抑了许久的暴雨倾盆而下,我总喜欢闭上双眼静静地倾听院子天井里的潺潺水声和雨点打在古厝瓦片上的声音一起弹奏出的激扬的交响乐,或者站在门槛后,看着从房顶屋檐流下的雨丝打在门前的青石板上溅起的水花。夏去秋来,天气越发寒冷不敢到处跑,我经常在爷爷奶奶的古床上玩耍,床上有许多精美的木雕,围栏上画着很多生动的彩画,爷爷会一幅一幅的给我讲画里生动的故事,直到我美美的睡去。冬日里全家一起吃夜宵,一起看电视,欢笑声此起彼伏,那情形就如村子里的一个缩影,各家各户的古厝都散发着温馨的家的感觉。
  时光流逝,村子里的建筑越来越多被现代化的房子所取代了,我们家也搬出了住了几十年的古厝,从此那座古厝便被闲置着。每逢过年,我们都要回到故居去看看,古厝没有多大变化只是隐约多了一份沧桑:墙上残留着泛黄的春联,上面的字仍然依稀可见。夕阳透过被黄金葛爬满了的雕花门窗,斜斜的映在了斑驳的红砖墙上。院子里的味道依旧熟悉,仿佛还弥漫着淡淡茶香。古厝在我们心里,一直都是我们的家,一直都是我们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