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享受孤独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这是我喜欢的歌手阿桑一首歌的一句歌词。从前的自己,合得来的朋友成群结队,姑娘们亲密无间,一起聊天,一起逛街,一起笑,一起哭。记得有一句话说"孤独是可耻的",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坚定地相信这句话。然而,如今慢慢成熟的自己,却渐渐地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孤独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承认孤独,竭力逃避的人。
深切地领悟"孤独"是在我上了大学后。从未长期离家的我,在自己18岁这一年,到了离家2000公里外的陌生城市求学。"北京",我无比熟悉的名词,我魂牵梦萦的土地。可真正到了这个地方,才突然发现这里与我曾经熟悉的一切大相径庭。从饮食,到住宿,再到气候,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气息,都让我觉得无比陌生。还记得送我到校的父亲离开时,一向坚强的我却忍不住躲在门后嚎啕大哭,然后泪眼朦胧地跑下宿舍楼想追上父亲,结果他的身影已淹没在涌动的人潮里。我知道,那一刻,这个偌大的城市,我唯一熟悉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自己。那一刻,悲恸和孤独将我淹没。就像《小王子》里的一句话所形容的那样:"第一夜,我在沙地上睡着了,远离人烟一千里外,比大洋中乘小舟漂泊的遇难者还孤独。"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开心的笑脸,我收起自己的悲伤。从那天起,我努力使自己融入这个新环境。但是,不知为何,一向活泼开朗人缘不错的我,总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丝的淡然和疏离。还有,那可怕的孤独感,如秃鹰盘旋,不肯离去。后来我逐渐放开了自我保护意识,和周围的同学熟悉起来,也交了几个好朋友。他们的友善和亲切给我带来了许多安慰,离家的哀愁淡去,心境平和快乐起来,但孤独感依然存在。
和以前喜欢成群结队不同,我开始喜欢独来独往,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常常独自一人去自习,找一个人少的教室,静静地坐在一角,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或是与枯燥的数学厮杀得昏天暗地,或是读王安忆毕淑敏周国平,或是津津有味地看都市言情。在安静的夜晚独自漫步回宿舍时,看着无声的天空中碎钻般的星星努力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不由得感叹独自一人的这些时光是那样地曼妙芬芳。我开始改变对"孤独"的看法,不再认为它意味着灰色、悲观和黯淡,慢慢成熟的我意识到,"孤独"是一种生存状态,它是中性的,甚至有积极的一面。"孤独令人清醒"并不是某些人的自我解嘲,而是真正细细品味过其美妙滋味的人的真切感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个体,是可以模仿却不能复制的。我们总是不懈地寻求他人的理解和认同,但事实上,就连自身也未必能够透彻地了解自己,更何况是其他的人呢?三毛说过:"哪一个人不是孤独地生,不是孤独地死?"孤独,不可避免。
后来,在看到周国平的一篇文章《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后我开始释怀,只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是啊,大多离家在外求学的孩子都差不多吧。从父母的庇护下轻展自己尚未丰满的羽翼,开始努力地飞向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不再有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生活的责任的锻炼中,我们在不断地成长,我们的精神世界在不断地丰富,我们的内心在不断地强大,我们拥有了比以往更独立、更成熟的思想,于是,我们行走的步伐越来越坚定,渐渐地,不再依赖从前蹒跚学步时的搀扶。我们开始自信,那是源于战胜一个个困难后的自我肯定,我们知道,靠自己的力量,我们也能一路潇洒地走下去!
一个人的人生无论多么地热闹和华丽,总会有最低限度的独处的时间。享受孤独吧!孤独并不是孤僻,你我他都是孤独的人,在孤独中并肩行走,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08金融1班 彭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