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人民的母亲与人民的儿子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时间的飞逝催促着人们寻找、思考人生的幸福与意义。朋友们抱怨自己去年一事无成,虚度了光阴,感到人生迷茫。我总是在想怎样的年华才不算是虚度,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和有意义。当一位是母亲,一位是儿子--两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走入我的视野,他们的言行笑容给出了完美答案。
她,是一位母亲,一个伟大的女性,她有19个孩子,她的名字叫阿里帕·阿力马洪。每逢过年过节,来看望她的亲人多达182人,阿里帕老人身边总是儿孙围绕,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然而这19个孩子并不都是阿里帕老人的亲生骨肉,他们甚至来自不同的民族,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自从47年前,阿里帕收养了不幸去世的邻居留下的三个孩子后,她又陆续收养了7个孤儿,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抚养孩子异常艰辛,为了保证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里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她几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换成了食物。春天粮食不够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还要出去捡麦子、收土豆。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为了多赚些钱为孩子们交学费、做衣服,阿里帕在县食品厂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但为了让孩子们不受冻挨饿,阿里帕毅然将自己本已红肿的双手浸泡在冰冷的河水里清洗羊肚、羊肠。
阿里帕深深明白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成为有用之人,她暗下决心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为了孩子们晚上也能学习,她就用破棉絮捻成一根根灯芯,点亮一盏盏小油灯,为孩子们照亮求知的道路。
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每当他们回想起阿里帕妈妈养育他们时付出的艰辛和博大的母爱,都感动不已。在他们的眼里,阿里帕妈妈永远是最亲最美的妈妈!
其实每一位母亲都很伟大,然而能够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儿当做亲生骨肉来对待的母亲就更伟大了。阿里帕妈妈慷慨无私地奉献母爱,她获得的是最宝贵的亲情!
他,是一个儿子,他不仅仅是一位母亲的儿子,他更是小岗村村民的儿子,他就是沈浩。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以前来小岗村的挂职干部都像"走马灯一样"无一人连任,然而沈浩这个挂职干部却在小岗村干了6年,干了一任又一任,最终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为什么小岗村村民舍不得沈浩?为什么村里会有"有困难找沈浩"的口头禅?沈浩的所作所为给出了答案。在小岗村任职的6年里,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2006年,小岗村跻身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小岗村逐渐成为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如此,他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他亲自带领村民为村里修公路,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支付医疗费,给村里的困难户送钱……这样一个把老百姓时刻放在心里的人,人民又怎么舍得他走呢?
沈浩为了大家而舍弃了小家,他因无法在风烛残年的老母亲身旁尽孝而自责,可是母亲最理解他,她每次见到沈浩时都说:"要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不该用的钱千万不能用,要学父亲再穷都不孬。"他因无法陪伴在最疼爱的女儿身边而自责,但女儿曾在送他的照片背后写下这样的期许:"爸爸,别做贪官。"沈浩离开了母亲,离开了女儿,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母亲的安慰,成为女儿的榜样。
翻开沈浩的日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震撼人心:"遵纪守法才是最大的谨慎,为人民服务才是最大的做人做事。" 对于每一个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徘徊的年轻人,这句话无疑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每个人的能力或许有所不同,但只有当他服务于人民的时候,才能实现自己人生最大的价值。
无论是19个孩子的母亲阿里帕,还是小岗之子沈浩,他们都有一个令人钦佩的共同点,那就是具有无私的大爱,尽一己之力去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心怀大爱的人,是人民当之无愧的好母亲与好儿子!曾有人说雷锋傻,我却要笑他被一己之私利蒙蔽了双眼,有什么比人们衷心的敬爱更宝贵的财富呢?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如果你不赋予它意义,它就像烟一样一吹就散,毫无重量。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奉献:奉献是一根红烛,发光发亮,温暖人心;奉献是一把铁锹,铲去困难阻碍,拉近心的距离;奉献是一把放大镜,快乐了自己,幸福了大家!
(税务学院 07税务2班 朱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