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国粹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是我国的传统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为"国粹"。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并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京剧。由于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 "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 (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又吸收了各剧种的优点,因此深受皇宫贵族的喜好。"上有好者,下必甚为",这些帝王公侯们为京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并对艺术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促进演唱技艺的提升和舞台艺术的规范化,京剧逐渐地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虽然京剧贵为国粹,唱腔优美,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京剧的爱好逐渐淡薄。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追捧远远超过了对京剧的了解,也许是京剧唱、念、做、打、舞的节奏难以与现代社会的快餐式服务合拍吧!慢慢地,对国粹的欣赏也就被大多数人束之高阁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给我一张京剧《望江亭》的门票,由于梅兰芳大剧院的诱惑和不菲的票价,我走进了这座全国著名的京剧院,第一次感受国粹的巨大魅力。之前对京剧都不甚了解的我,对于这幕剧自然是一无所知。然而,本想看看就走的我,当大幕拉开的那一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华丽的舞台、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以及经典的对白,让我沉浸在国粹的美妙中,沉醉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
京剧《望江亭》由元代四大家之一关汉卿所作,是著名的杂剧剧本,主要是讲才貌双全的谭记儿新寡,暂居于女道观中。观主的侄儿白士中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访观主,告知自己失偶之事。观主于是从中作合,使得白士中与谭记儿结成夫妻。权贵杨衙内早已看中谭记儿,本想娶她为妾,此时对白士中怀恨在心,暗奏圣上请得势剑金牌,前往潭州取白士中首级。白士中得到消息,愁眉不展。谭记儿不愿让他受自己连累,想出妙计。时逢中秋,谭记儿扮作渔妇卖鱼,在望江亭上灌醉杨衙内及其随从,将势剑金牌窃走。杨衙内欲绑缚白士中却没有凭据,白士中出示势剑金牌,说有渔妇告杨衙内中秋欲对她无礼。等到再见谭记儿,杨衙内方知中计。恰好湖南都御史李秉忠暗中访得此事,奏于朝廷,杨衙内得到惩办,白士中依旧治理潭州,夫妻和美。此剧表现了谭记儿的机智和独立精神。该剧经京剧名家张君秋公演后很快风靡全国,如今,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蓉蓉重新演绎此剧,依然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她优美的唱腔、精彩的表演不时迎来热烈的掌声,让我这个外行也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剧中的经典唱词了,在谭记儿见到白士中时,唱到:"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却原来竟是这翩翩少年;观此人容貌像似曾相见,好一似我儿夫死后生还;道此时不由我心绪缭乱,羞得我低下头手抚罗衫;见此情不由我心中思念,这君子可算得才貌双全;三年来我不曾动过此念,却为何今日里意惹情牵?奴本当允婚事穿红举案,羞答答我怎好当面交谈?今日里若将这红绳剪断,岂不是错过了美满的良缘?我何不用诗词表白心愿, 且看他可领会这诗内的隐言。"
经典的台词再加上主演优美的唱腔,让整场表演不断掀起高潮。第一次感悟到国粹的巨大魅力就被深深地吸引,让我不禁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个小时的表演竟然转瞬即逝,当演员们出来致谢时,全场响起了连续不断的热烈掌声。我这个外行也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久久不愿离去。原来,国粹的魅力,非亲身体会,不得体悟。
(经济学院 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