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绿色长征,我们在路上





  ●仲夏七月,热浪滚滚。
  此刻,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等全国30多所高校的环保志愿者们,怀揣绿色的理想,从祖国的首都北京出发,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绿色长征”。
  低碳之风从我们身边刮起
泉州的七月,天气炎热干燥,刚刚结束一天活动的黄金海岸团绿色长征志愿者徒步走出村子。作为环保志愿者,他们乘坐公交返回住所。
  上车之后,大家顿感凉爽。不过大家很快就发现,宽阔的车厢只有他们寥寥几人。这么凉爽是要消费能源的。经过一番商量,大家对司机说:“麻烦您,我们不用空调,或者您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吧,我们是宣传低碳环保的志愿者,现在车上就我们几个人,所以我们想从我做起,做到节能出行”。
  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最真挚的实际行动表达出为环保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和承诺。
  与此同时大家在绿色长征中都是使用自己带的筷子,而非一次性筷子。而在做调研时,团队里一改以往分发问卷的形式,而是只印一份样卷通过询问不同的人,然后将答案以画“正”字的方式来统计结果,做到充分利用每页纸张。
  我为农民低碳生活支几招
“真的吗?这样也算是做到低碳吗,原来知识还真能教人省钱呢!”这是绿色长征志愿者们开始宣传时的情景,一位农民惊讶地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电视不看时若是把插头拔下来是可以省电的。看到这么简单的一个小举动就能在平时生活中省钱还环保。志愿者们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簇拥着不停地回答问题。
  今年绿色长征活动的志愿者们在全国50多个社区和北京的20几个农村开展了居民低碳生活意识的调研活动。除了调研志愿者们还挨家挨户的介绍低碳生活小窍门。推广低碳环保理念。
  守住绿色
在山东聊城微山湖的鲁山林场,志愿者们被这里的一群护林员深深感动了。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本应该在家养花弄草,琴棋书画,天伦之乐,安享晚年,可是,他们的身姿,他们的背影,他们的笑容,却一同融入了这片林区无尽的苍翠之中。他们就是建国后这个林场第二代的林管员。
  “我20岁出头的时候就来这边了,一晃四十多年咯!”说着,一个老人带着志愿者往林子里边走去:“夏天容易失火,所以每天都要多巡几次山。”老人身体着实矫健,才走一会儿就把志愿者们落下好远,以至于他走了一段路又停下来等,或回头过来找志愿者们。
  大家一边为林区的良好生态环境叫好,一边也被这些山林守护者感动不已。没有去过繁华的城市,却始终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没有妻儿的常年陪伴,却一辈子在林场与自然为伴;没有过多的奢求,林场成了他们的家,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命。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成了他们对奉献最好的诠释。
  可惜的是林场如今仍缺少年轻人来管理,老人手中守护绿色的火炬将接力给谁?志愿者们在默默思考,学习林学专业的志愿者崔智鹏说,“我就是要像他们一样,成为祖国绿色事业的建设者。让我用时间做一个承诺,一个永恒不变的承诺!”
  驶向未来的绿色列车
虽然有些旅途的疲惫与倦意,志愿者们还是坚定地奔走在节节车厢,开展绿色列车宣传活动。“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危机刻不容缓,我们宣传低碳环保,传播绿色理念,这是件非常振奋人心的事。”一位志愿者很平静地表达了他单纯却又伟大的梦想。“来,我带你们去车厢广播站吧,这个效果好,一说大伙都知道了。”一位穿着铁路制服的“一道杠”的姐姐微笑着说,一边拉着志愿者往前走。
  随后更多的列车员都加入到了宣传环保知识的行列中,用列车广播讲解着志愿者们带去的低碳生活小贴士。
  “在绿色列车上,这次坐火车是我们最开心的一次。车上的孩子们看到我们用废旧材料做的小工艺品,也要求我们教他们,而他们的父母也在一旁不停的告诉他们什么是绿色,什么是低碳。可能他们年纪还小,并不懂得太多,但在他们小小的心中植入了这样的思想,相信会在他们心中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志愿者郭凌雯骄傲地说。 (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