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湘西用坪“瓦乡人”的土地神信仰


  在湘西筲箕湾镇用坪瓦乡人所敬奉的神祗系列中,有一个与百姓生产和生活密切相伴的神祗———土地神,它是最受百姓敬奉的神。
  土地是生存之本,是生活之源。历代王朝视土地为威权的象征,而民间百姓也视土地为命根子。在“万物有灵观”的影响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由对土地的崇拜转而形成对土地神的崇拜,实现了一种崇拜物的转接。
  像过去帝王对社神即土地神的祭拜仪式在社稷坛举办一样,民间对土地神的祭拜也在特定的场所———土地堂进行。现在,用坪土地堂就位置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村坊土地堂、家户土地堂、村外土地堂(包括山土地、田头地角土地、桥头溪边土地、路旁土地等等)。因为本地人相信土地神能保护生灵免遭灾难,故每个村落的村头、桥头、渡口乃至许多大路旁都设有土地堂,供人祈祷。附近一般栽枫香树或黄连树,任何人不准砍。
  现在用坪各自然村,多为按姓氏组成的单姓村落,无论大小,都有土地堂。就村落内土地堂而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共的,即村坊土地堂。另一种是家户私设的,即家户土地堂。不同的土地堂其职责不同,公共的土地堂是为大家服务,供大家祭拜、祈祷,而家户土地堂的职责范围只是一家一户。
  公共土地堂一般是每一个单姓村落设置一个,当然也有例外。例如,双炉村刘家单姓村落,它包括位置偏下的主村和位置偏上的湾里。虽然是同一个单姓村落,但因为他们分两批迁来,时间不同,住地稍微隔开了一点,所以各设一个土地堂,形成了一个单姓村落两个公共土地堂的格局。还有一个单姓自然村落三个公共土地堂的,如用坪九龙山村蔡家。该村同属蔡家村落,但整个村落现有三个村坊公共土地堂。该村蔡超旺法师 (此处及其后的法师均指傩法师)介绍说:“我们村现有三个大的土地堂,第一个是竹坪包当方土地,总管整个蔡家村。后来兴旺组和水井湾组再建了竹坪柳当方土地。湖田湾组也修建了岭上包当方土地。”由蔡家三个土地堂可以看出,有时即使一个姓氏的自然村落也会按聚居区或行政划分再设置土地堂。在此,土地堂似乎成了他们划分边界的标志。还有像双炉村蔡家,那里的情况也比较特殊。据调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双炉村蔡家没有公共土地堂,也没有私人土地堂。他们祭拜土地神只在家门口烧香纸祭拜,原因是他们祖先搬来时太晚。蔡传九说:“我们老的是大年三十夜迁来的,太晚,来不及安设土地堂,后来一直没有设。我们是当门土地,敬土地是在堂屋门口焚烧香纸喊一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蔡家遭火灾后,部分村民将住房往后搬迁了几百米,并设置了一个蔡家村公共土地堂。因为许多人将火灾原因指向缺少村坊土地堂。可见,土地神在乡村民众心目中的位置仍然很高,对土地神的信仰根深蒂固。
  家户土地堂是指一家一户所设立的私人土地堂,它是一家一户的保护神。在九龙山蔡家村,笔者看到迁居到村对面的蔡法师(蔡超旺)也在自己屋当头安有一个土地堂,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木雕像,说是只管蔡法师一家。这和笔者在唐守业法师住房堂屋右侧壁板所安土地堂一样,都是家户私人土地堂。不过,唐法师家的土地堂只是象征性地在一张长约40厘米的红纸条上书写“一方土地”四字贴于堂屋右侧木壁之上,并于该字条两侧各贴上一张竖联。另在字条和两张竖联下横钉一小块木板以便于点烛。这种简单的象征性设置就算是唐法师家里的土地堂了。至于为什么要将土地堂设在家里,唐法师解释说:“唐家公共土地堂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打坏了,各家各户便在自己家里安土地堂,因为不好意思到别人家去。”可见,唐家土地堂设置的变迁映射着社会变迁的历史记忆。这种变迁的策略也揭示了当地人深深的土地神信仰及对平安、吉祥的追求。而唐家这种没有神像、没有传统土地堂石室的简易象征性设置,说明土地堂只是一种象征符号,关键是民众心中要有土地神信仰,表明内在信仰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外在物化形式。
  村外土地堂是相对于村坊和家户土地堂而言,其中的“山土地堂”是指安在野外山上的土地,凡在野外烧炭、伐木、守庄稼等都要安“山土地堂”,设置方法是用三块石头摆成“Π”型,成为一个象征性石室即可,同时在石室内放一张折叠的纸钱,用小石块压住。压在石块下的折叠纸钱片的纸口要朝内,表示要土地神守屋。“山土地堂”供人们在野外劳动时进行祈祷和祭祀,以保平安顺利。如上山砍柴,在进入山口时要放一根小树枝或一个稻草结在“山土地堂”旁,据说这样可保砍柴平安无事。
  在用坪人眼中,土地神是保护神,土地神是最富人间气息,最富人情味,与民众生活最贴近的神灵,人们对它既敬之又畏之。之所以敬它是因为它服务于当地百姓的生产与生活。唐法师说:“村坊土地是当方土地,保一村平安。私人家的土地称天门土地,保一家一户平安。有时在野外也安土地,山上土地,帮助猎人狩猎,田角地头土地保护庄稼不被老鼠咬坏。”为求得全年的吉祥安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清晨,家家户户的男主人会等着第一声雄鸡报晓声,争当第一位达到村坊土地堂的烧香者,普遍认为这样可以获得土地神格外恩惠,求得全年大吉。之所以畏之,也有原因,本地俗话说,“土地不放口,野猫不偷鸡。”可见土地神的地位之高和权威之大。对此,大坪头一位叫李明福的老人告诉笔者:“山上的土地最凶最恶。不能怠慢山上土地。给土地烧香纸要在侧面烧,不然就是不尊敬土地,会受罪的。” 当地人还煞有介事的告诉笔者:文革时,用坪岩头有个积极分子,打砸土地堂。结果土地菩萨找到他,不久,这个人病死了。这些传说和故事,虽然可能带着某种巧合,但都说明土地神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
  因为对土地神的崇信和敬畏,便出现一系列祭祀土地神的民俗行为。对土地神的祭祀一般在土地堂举行,但是祭祀的时间存在两种情况:既有每年确定的时间,如土地生日、民间节日等本地一些固定的时日;也有非固定时间,如民众平时求吉、许愿、招魂、开光等仪式活动时间及人生礼仪中非固定时段。在此,简单谈谈固定时间中的祭祀情况。
  从祭祀土地神的传统固定时间来看,包括一些民间节日和土地神生日。本地民间节日包括农历半年节(七月初一)、跳香节(农历十月初一开始至月底,是本地人庆丰酬神的活动,所酬之神就包括土地神和五谷神)、春节(农历腊月二十八至第二年正月十五)等。关于土地神生日有土地婆婆生日和土地公公生日之分。每逢这些日子,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堂去烧香纸。对此,双炉村84岁的何秋莲记忆犹新:
  “过去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要到土地堂烧纸,早晚要烧,香炉里都没有地方插香了。”
  “(农历)二月初二土地婆婆生日,就烧一下香纸,贤惠的杀只鸡,说:‘土地婆婆做个生日,让我养得鸡。’有的还在这一天种南瓜,说是土地瓜结的瓜多。八月初二是土地公公生日,开土地会,有两个小孩抬纸糊的船,收邪来,每家门口要摆一盆水,摆一碗米,要五谷茶叶,要香纸,那个纸船放在你脸盆上,他们在你家门口和家里有法事做,把你家里的邪气倒在船里收去了,这是收邪,还叫‘拔船呃拔船呃,嘿呵,嘿呵……’,掌坛的新裟(瓦乡话,指道士)或者老裟(瓦乡话,指傩法师)手里都拿得有筶子,有‘俩’(瓦乡话,即傩法师所用柳巾),要到家里收邪来,不出去就用‘俩’打,那就是收邪气,要把家里打扫干净,他们家家户户要去,我看见过,我们这个地方也做过,都要到你堂屋里来,好热闹。”
  现在的用坪,虽然有关土地神生日的庆祝活动已经消逝,但是民间节日中的祭祀土地神习俗却依然存在。对土地神的崇拜信仰彰显着本地根深蒂固的鬼神信仰,也表达着一种对吉祥平安的美好生活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