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学兴中华———读《蔡元培———只手缔造新北大》有感□张俊 材料学院
他,熬过古稀之年却突然丧女,忍受心之绞痛安慰他人道“生死寄归,人之常事”;他,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身体力行却一路坎坷;他,始终践行“三不朽”的精髓———“立德、立功、立言”,却在人生的晚霞时光因救国心切而踏上政治迷途。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他人生电影中不停切换的幕场,结局最终定格在“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高度评价下,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完成“道德救国、学业救国”的绝唱后,达到涅槃之境的悲愤与希望。
这个“他”,便是蔡元培。伴随着这悲怆但不失苍劲的绝唱,他将永远被载入史册,活在每一位中华民族儿女的心中,成为知识分子们学习的典范、楷模。
可以说,所谓“道德救国、学业救国”的绝唱是他自我要求的高标准,是他一生追逐的梦想,更是他为梦想奋斗不息、前进不止的发自心底最不需要解释的缘由。道德救国自古至今,论道德者不计其数,空谈者无聊,唯有能以身作则,用行动践行道德的人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为人师又为道德模范的蔡元培即不悖人情地做到了这一点。蔡元培的道德救国蕴含着三层意义。
这第一条便是“言行合一,重义轻利”。作为服务于大众且高于大众之上的领导,言行合一是其必需的素质之一。大多数都是口中的世界如童话一般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无法承担永恒的重量。然而,蔡元培却始终坚守,这言行一致的功德碑也一直树立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永垂不朽。即便在南洋公学,办学条件受到限制,且不断遭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轮番干扰,甚至常常伴随着生命的威胁,蔡元培依旧不向任何一股势力屈服,大处着眼,言行合一,踉跄但脚踏实地地行走于崎岖的救国之路。
同样,重义轻利也是难成大事者所缺少的必要素质。“利”只是架在人心之间彩虹般华丽但虚构的桥梁,浮夸无实;而“义”,则是平凡之中见超然、古朴之间显神韵的最俗但最坚固的桥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君子重义轻利,所以值得敬仰;小人重利轻义,则只能受到唾弃。然而,在某个方面来看,义和利又是矛盾的统一体,唯有大义方有大利!“言行合一,重义轻利”这是一种大担当的境界,是需要我们用时间和心智去修炼的。
这第二条便是“事事从大处着眼”,转化为更时髦的说法,即“一切从全局出发,以长远利益为重。”这是多么高尚的一种品德,至于人、至于国家均通用,它就像建筑时参考的图纸,总体概况和标准是最基本但最重要的要求,否则拆东墙补西墙的悲剧,将不间断地时常上演。这使我忆及某些欠发达地区修路的现状,无休止地进行“铺了挖,挖了铺”的恶性循环,殊不知那路不是时开时合的拉链,这完全违背了修路改善交通致富的初衷,更多的是怨声载道以及有限资源的无限浪费。
另外,自我反省也能对症现今大学生的一些通病:“浮躁且急功近利,一切从小处着眼,前进方向飘忽不定”。在经济多元化、发展探索化的时代中,不可否认的是机遇的无穷无尽,但我们应始终牢记并深谙一点,机会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的。若无潜心的修行及充分的准备,诸葛亮是无法精准地洞悉天下局势,寻到明君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只能成为历史车轮碾过的泥土,默默无闻地当他人的衬托。我们应以“人尽其职,物尽其用”为信念,一切从大处着眼,为了个人的发展,更为了祖国的腾飞,“横眉冷对千夫指,寄意寒星荃不察”,敢于吃苦,甘于寂寞。这是一种大担当的优良习惯,是需要我们用时间和心智去培养。
最后,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对它的理解是需要扩充的:学会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两个“一”字,唯有互相支撑方能为“人”,展开说,人类与生俱来的思考及表达能力决定了它不能简单地以个体形式生存。从群落开始,人类始终需要彼此发生关联,产生交集。
作为大学生,成熟的标准即是否能顺利适应人的群体最大形式———社会的生存模式。读大学,不仅要治学,更要修身,学会与他人共存从而在群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类的互异性,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此时我们就更应该学会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这是一种大担当的博大胸怀,是需要我们用时间和心智去锻炼的。学业救国“知识就是力量”。人类是在不断的认知中改变着世界,而从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就是人类改变世界的根本和基础,即“知识”。所以,无论是个人、民族还是国家,想要谋求发展提升竞争力,都离不开来自知识的源动力。
蔡元培,这位将终生热血洒向教育事业的伟人,始终致力于将“兼容并包”之思想融入中国教育。蔡公于北大的管理,使北大在今天成为永不褪色的照片,即便是历史的尘埃也遮不住它熠熠的光芒。
可以说,思想自由是本,一切有活力的社会,自由绝不会受钳制;而兼容并包是通往自由之路需要宏放的眼界和宽广的胸襟;至于学术,则是为这个人类服务的,它不应该有国家、种族、阶级的界限,也不应该有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的歧异。而大学,作为为社会提供人才,将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重要场所,更应该是研究高深学问,学术自由发展的大花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存于其中的大学生,则应该砥砺德行、尊师爱友、服务社会;文理并重,知行合一;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受一些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某些大学的发展完全就是一种教育的大跃进。史实已经证明,大跃进作为一种探索,其模式是弊大于利的,那么作为时代教育的弄潮儿,大学就应该以史为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尽快完善最适宜中国现状的大学教育及发展模式,使其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大幅度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伟哉,蔡元培!纵然您的躯体已化为乌有,但您的灵魂,您的精神,穿越这近百年来沧桑的时间隧道,依旧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作为您最寄厚望的群体———大学生,我们应不忘历史,潜心修行,见贤思齐,展望未来,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读书、奋斗,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先进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