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土楼之夜


星夜下沉睡的土楼,没有霓虹时尚的闪烁,却让人毫无防备地在心里亮起了一盏昏黄而又温柔的灯,如一碗清幽的茗,飘着让人迷恋的味道,那是家的感觉…… --题记
落日的余辉,充满着留恋地将最后一点光小心地洒在这片红土上。于是,满是果树的山,盘山蔓延的土路,流淌着的河水以及河边洗菜的农家女,高高低低的野芋头叶,堆满了干草的牛棚,还有那安静地坐落了几十年,几百年的土楼……所有的一切,都毫无例外地披上了红色的盛装,似乎这农家朴素的一切,在夕阳的最后温情中华丽转身,迎接着谁。
母鸡高傲地在已泛红色的微光中踱着步子,因为最后这点红色褪去后,它就要被关进鸡舍里。嘴里不停咀嚼着草的牛,也不舍地将身子从清清的河水里抬起来,慢慢地,懒惰地在赤着脚的农民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向牛棚走去,不时,将尾巴甩两下,驱赶嗡嗡作响的牛蝇。
踏着最后的一点余光,土楼人三三两两地扛着农具从田地里回来了。于是,总会听到隔着弯曲的山路,或是隔着几片田,彼此吆喝着。
"喂--是要回去了吧!"
"是啊,今天给烟叶除了虫啦--"
几分豪爽,几分朴实,又有几分温馨。
大叔公登几节门前的石梯,迈过那门槛,放下那沉重的农具,轻松地吐一口气。然后,在若有若无的光线里到楼里的水井里打出一桶水,哗哗地洗脸冲脚。不时向透出跳跃火光的伙房里看看,看着一个熟悉的背影忙碌地做着一家人的晚饭。或是向同楼的叔公们说些有的没的话,无非是些柴米油盐的事,但在我看来,这些话给这夏季的高温带来几丝沁人的凉爽,因为,简单的寒暄对城市中的人们来说,太陌生,又太渴望了。
夜已拉开了暗幕,土楼人家开始吃晚饭了,家人间互相说着一日的事,三言两语,没有太多的修辞或是深奥的语言,却因为真实而一直温暖着每一个人。
于是,视线就靠着几盏灯光打量着这楼里的一切。各房人很习惯地将楼的门,大门,侧门,关好。那厚重的木门在结实的手臂的推动下,重重地关上了,再架上一根粗大的门杆,这夜,便被温柔地环抱在了土楼的怀中。
收拾好屋子,检查好鸡舍鸭舍,插上被岁月打磨的光滑的铁门栓。
"上楼啦!"
楼里人相互吆喝几声,土楼人关掉了摇晃的灯,踩着吱吱作响的木楼梯,上楼了。日落而息,这是土楼的夜,也是让多少都市人沉醉,迷恋,向往的夜。
屋子窗户的木栅栏里,漏出点光,还有丝丝说话的声音,在这浓浓的夜里被冲得很淡很淡。土楼人总在这温情的夜里吐露着一些朴实的话,这些话,直到心的最深处,不华美,却朴实。也许是对地里庄稼好收成的期盼,也许是对今日繁忙的农活的一点带着自豪的抱怨,也许是对枕边人几句温柔的关切,也许是对明日农务的一点安排,再也许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睡语……也许,只有这土楼,这被土楼拥抱的夜,才能让人有这样的机会,在夜色中静静地吐着软语,同这夜一起甜蜜地睡去……
楼外,一片墨色的黑,但有凉风轻扶着夜色,夹带着好闻的泥土味,似乎还有稻田的呼吸,和果树开花的芬芳。不知名的虫儿欢快地唱着属于它们的歌曲,毫无疲惫的意思,似乎想给这宁静的夜带来一些活泼的元素。不时还传来蛙声,断续几声,让人联想这绿色的小家伙是在为抓到的每一只猎物庆祝。
这样清静,自然,而又亲切的夜里,思绪总是变得绵延漫长,像是春日里抽出的絮,随风散去,曼延的那么无边无际,却是满眼的温柔。
当最后一点屋内漏出的灯光熄灭,这人,这土楼,这土楼夜,安静地带着甜意地睡去了……
(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09财政理论 陈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