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赞 菊○廖燕谋


  宋朝理学家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对菊花曾作颇高的肯定:“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非名花,但有大隐隐于市的隐士情结。菊花恬淡、脱俗、清高和飘逸的品格,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被赋予鲜活的想象力。
  在秋风瑟瑟、凉气袭人、万花凋零之时,菊花则傲然绽放,给寂寥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当我漫步菊园,观赏菊展,不禁自吟哼出赞菊诗:“仙风傲骨伴重阳,带露黄英又吐芳,今日园中逢盛会,千姿百态醉秋光。”
  菊花的特色是洁。它朝饮雨露,夜伴清风,质地高洁。东晋陶渊明爱菊成癖,辞官归隐后,在宅旁种了许多菊花,朝夕相伴,灵犀相通,世人称之为“菊花神”。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们传诵。他在《和郭主簿》诗中写道:“芳菊开林跃,青松冠岩烈。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推崇之心,怡然之情,流淌于笔端。唐代诗僧齐已赞菊花“无艳无妖别有香”,菊花洁身自好的品格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菊花的灵魂是傲。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菊花傲霜、傲)、傲骨,与诗人向往自由、不畏权贵的情结不谋而合,可见一斑。杜甫诗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苏轼亦有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结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代文人爱菊的人很多,特别是诗人,不但爱菊,而且把菊作为永恒的吟咏题材。笔者亦常品菊花诗,常漫步花丛闻菊花香,深情爱菊,而且更爱野菊,成诗一首予明志:“杂处荆榛伴草来,野芳何必恋亭台。疾风每折吴宫柳,苦雨时摧汉苑梅。闻达无心羞斗艳,埋名不屑怨时乖。自将淡泊明予志,琼洁霜花相伴开。”我要赞美野菊不恋亭台,甘与荆榛草来相处。因为野菊习惯于恶劣的环境,生命力很强,不象吴宫柳、汉苑梅那样经受不起疾风苦雨的摧打。我犹敬爱的更是野菊象高人雅士一样,不屑追逐名利、不怨天尤人、永远淡泊明志的崇高品格。
  我永远赞菊爱菊,对菊情有独钟,以菊寄意,况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