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多难兴邦





  回顾几年来在中国人记忆中的大事,似乎让灾难占去了大半:雪灾、地震、洪水、泥石流……三年两度国难日,让原本一个个美满的家庭经历生死别离,让原本一处处人间乐土变成伤心之地。尽管如此,我们的麻烦并未因此减少,受尽天灾中华民族依然还要面对来自于民族分裂活动、霸权主义及邻近国家对于我国领土的威胁。
  中国,已然处在了一个多事之秋。
  翻开历史,几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在崛起时都曾经历过这样一段艰难的日子,这似乎也成为时间检验一个民族的方式:淘尽黄沙始得金。在艰难与困苦的大浪之下,只有拥有坚强品质的民族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倘若失败,就只能用无尽的时间抚平创伤,甚至是被吞没在茫茫的历史漩涡之中。
  日耳曼民族就是幸运的成功者。书中曾写到这样一件事:二战过后的德国,在经过战火的焚烧,原本美丽富饶的莱茵河流域变成了无尽的废墟。这时,两个刚刚访问完柏林一户普通家庭的两名记者就在这废墟之上进行了一番交谈。一名记者望着这满目疮痍的城市,回想起方才访问过的那户人家的困窘生活,不禁感叹:这个几乎要统治整个欧洲的国家就要因为战争而自此一蹶不振。他的同伴却提出了语法截然相反的看法: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会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元气,重新振作起来。而他的这番话在后人看来准确无比论断,只是源于一户普通人家桌上的鲜花。试问,一个在经历了巨大灾难之后,依然不会放弃对生活中美好追求的民族,拥有着怎样的坚韧与执着?而这样一个满怀着希望的民族,又怎么可能轻易地垮倒在苦难之前?而之后的德国,果然在几十年间重新回到了全欧洲最发达国家之列。
  这也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多难兴邦”。优秀的民族,是在一次又一次苦难的洗礼之后,蜕变、升华、从而奋发崛起的。这期间要经历多少的磨难,恐怕谁也不能知道。但相信许多人都会从那一张张灾难过后却依然灿烂的笑靥中看到希望,一种坚韧的、指向着崛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