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体现诗情画意的内容,追求幽静淡雅的田园风光。
歌舞风流昔日有洗尽铅华亙古留——中国古典园林小识
中国的园林产生于殷、周时期,一般只有帝王贵族才有财力奢靡地修园建囿。然而,如周文王的灵囿(亦即文囿)等,但这还只是园林的一种萌芽状态。秦汉时期,皇家的宫廷园林开始成为主流,如秦始皇有阿房宫、汉代有上林苑、建章宫、乐游苑(园)、沁园等。魏、晋、南北朝时期,豪门士族、风流名士寄情山水、雅好自然,十分重视园居生活,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著名的园林有石崇的金谷园,左思的东山庐,王羲之的园林别墅兰亭,谢灵运的石壁精舍等。隋唐时期,士人们追求园林享受之乐趣,修建别业之风因之盛行。如王维的淇上别业、辋川别业,岑参的双峰草堂,刘长卿的江东别业,杜甫的成都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如前所述,园林建设的成熟兴盛是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参与园林的规划设计,作文赋诗,园林建筑渗透着他们的审美情趣。
迨至宋代,王侯宅第遍布,一般文人、商贾亦有园林,至于公共园林、寺观祠堂园林则不胜枚举。“平山阑槛依睛空,山色有无中”(欧阳修《朝中措》),园林往往是以文会友,诗酒唱和之地。苏舜钦在苏州筑沧浪亭,邀欧阳修同游共作《沧浪篇》,梅尧臣也作《沧浪亭》诗以和之,三位诗人唱咏应和,在文坛成为美谈。宋代城市规划逐渐完善,公共园林空前发达,甚至形成园林之城。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西邻西湖,三面环山,东临钱塘江,是美丽的湖山胜景,更是一座中国古典公共园林的典范。宋前就有许多名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白居易、苏轼等都是与西湖有缘的文士,他们都为这座城市园林的营建做出过重大贡献,也都留下了歌咏西湖的千古名篇,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苏轼有《饮湖上初睛后雨》等。宋代“重文抑武”的国策,给文人带来了优厚的待遇。文人们大都在城市中购地营园,将园林作为娱宾遣兴的场所。元、明两朝的大内御苑,清代的“三山五园”,在造园规模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顶峰。
中国古代园林充满了审美的趣味。园林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的或经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的美。美的园林通过巧妙的构思,把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合而为一,使建筑群与自然风光融合,形成一个更为集中典型的审美整体。它通过自然景观、建筑、空间变化等手段来表达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理想。园林摆脱了一般建筑物所受到的功能上的束缚,它的使用功能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内容方面,其审美要求远远超过物质功能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体现诗情画意的内容,追求幽静淡雅的田园风光,在表现对象的内容特征方面顺乎自然,撷取自然美的精华,并运用曲折灵活的对景手法联系景色,形成无形的轴线和多变的景观。在布局上,中国园林巧妙地布置了众多的既隔且接的空间,让观赏者沿曲折起伏的小径,在每一次驻足,每一次转折里感受到景观中所蕴含的情致。园中的小径,是一条把全园景观、建筑串连起来的中心线索。园中的亭台轩阁,本身是景观的一部分,同时又往往是观赏景观的最佳视点。中国园林的空间变化自由、丰富而又富于节奏感,景观之间的过渡衔接十分巧妙含蓄,其视点是流动不居的,从而使整个园林成为一处精心设计却又浑然天成的人工山水,可谓“虽自人作,宛若天工”。
中国古典园林沉淀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见证了历史演进的盛衰,一起经历了王朝更迭、时事动荡的血雨腥风。归隐田园的陶渊明、纵情山水的谢灵运、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古今多少文人雅士曾将自己的政治抱负溶解在园林山水中,他们或心灰意懒,甘愿在田园间终老此生;或者翘首以待,期盼新的政治契机能够来临,以重新施展胸中郁积的惆怅……中国古代园林留下了士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宴游嬉乐之情,名士在此佳会,诗酒风流,连同着“丝竹管弦之盛”,构成了园林生活的基本内容,中国古典园林还被作为文学、戏剧人物演绎的华丽舞台。《西厢记》中的张生那一曲“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的悠扬琴声是穿过花园传进莺莺耳目心中的;“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杜丽娘在枯燥严厉的管教下发出的肺腑之言……明清之际的花园作为女性和爱情的空间的“后花园”,在无数次叙写中深入人心,园林中写戏和看戏的人未必都年轻了,然而在戏剧的想象空间,他们却合力创造了永恒青春和浪漫爱情,古典文学中的花园之梦———反映着人们对多少优美女性和浪漫情缘的强烈渴望。“后花园”成了传奇的发生地,它潜藏着理想,却又在外面世界阻隔遥深。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结晶,它们往往就像是中国文化大厦的一个精美的入口———从这个入口起步,人们就可以“步移换景”地观赏到由众多文化艺术的精品连缀而成的“画廊”。优秀的古典园林作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惬意幽雅的游览场所,还为中国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艺术提供了相互组合映衬的空间,在进一步的层面上,园林景观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原本具有思辨色彩的内容,最后都在园林中通过丰富和谐的艺术方式体现了出来,所以,园林也就是人们精神寄托的和超越性追求的艺术化载体;古典园林以一种鲜活的艺术方式,构筑了能够引领人们进入中国文化之精神内质的道路。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