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那可爱的家乡——临清


  游子的脚印是一条河,河的源头在故乡的泥土里;故乡的影像是一座碑,碑的基座在游子的脊背上。
  当双脚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仿佛听到了大地的律动,不,这应该是我的心跳。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回家,但心情还是异常的激动。从车站回家的途中,我看到了新建的季羡林先生纪念馆,欧阳中石苍劲的书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也庄严的耸立在运河文化广场之上,这些使我心中油然升起了无限的敬意。
  车窗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大约过了二十分钟,我在头闸下了车。走在河畔,望着缓缓流动的河水,心潮跌宕起伏。想当年,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被誉为“小天津”……岸边的柳树枝繁叶茂,在风中婆娑着姿态,看着河对岸的龙山望岳亭,双眼有些迷离。我慢慢地走着,想起了那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镇江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的舍利塔,塔岸钟声仿佛响彻耳畔;想起了那明永乐年间所植的东郊五样孤松,想起那凤岭的郁郁葱葱,凤岭脚下玲珑剔透的鳌头矶依旧,其门楼上的“独占”二字折射出了书生才子远大的抱负和美好的理想……望着一排排古老的民房,青砖碧瓦鳞次栉比,我心头不禁升起了一缕前门情思。如今万众瞩目的北京城是从这儿漂过去的。如果你有机会到北京参观游览故宫、天坛、十三陵等名胜古迹,你就会发现“临清州造”字样,那厚实的青砖,精美的雕花,历经风风雨雨依然如故。墙头上,一只雪白的临清狮猫慵懒的卧在那里晒太阳,“花花”一声叫喊惊醒了它,那对鸳鸯眼宝石般闪着光,一条黑尾出卖了它,这是一只“铁枪拖玉瓶”。
  几声丝弦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碧霞宫又唱大戏了吧,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京剧艺术之乡”的临清,有着深厚京剧艺术底蕴。大宁寺钟声嘹亮,考棚里书苑荷香,乾隆二十年兴建的清源书院重现昔日辉煌。京杭运河边上的一座十里长亭因乾隆饮马于此而更名“歇马亭”,会通河岸旁的一棵古槐下的一座荒碑告诉人们这是谢榛故里。奇丐武训曾兴学于此,山东快书也诞生在这里,龙潭寺之谭腿,瑶坡之肘捶,又展示了临清武术之乡的魅力。
  行已至此,家门遥望可即。路旁树荫下乘凉的街坊们,看见我都露出了淳朴的笑容,我“五奶奶”、“二大爷”地招呼着。“四奶奶,你孙子回来了!”奶奶颠着小脚走了出来,说一句“俺二小儿回来了!”就笑了,笑的是那样的灿烂,原本瘦小的脸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那笑容是如此的亲切,那声音是如此的熟悉,使我脱去了满身的疲惫,漂泊归来倦怠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