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童年的回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之间,我都70岁了,真是人生苦短啊!回忆过去,往事如云:成功失败,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皆历历在目。鄙人事业虽无大的建树,但一生也非碌碌无为,还算丰富多彩,作为常人已足矣!回味今生,真是无比眷恋!
  孩童时代,回味无穷!我们那个时代,虽物质生活清平,平时有苦有乐,但天真无邪,心灵自由,无忧无虑,在体味大自然和劳作及运动过程中学习与成长,绝没有什么类似现今儿童们所“必须”面对的奥数以及多如牛毛的课外技艺之类的学习与竞争压力!
  其实,我们在孩童时代的各种活动真不少,可能远比现在儿童们的要丰富多彩一些。比如:春天学校安排春游欣赏大自然、一年一度的栽树,点菜种花,捋榆芊吃。清明时节扫墓,听长者训话讲故事。夏天参加蒿草,吃靑粮食,参加夏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拣麦穗,稍大点就要参加割(或拔)麦子;打场时背草、背麦芠等。有时与小伙伴们还一起去摘桑叶养蚕、到沟渠里洗澡(游泳)等。秋天参加秋收、采摘果实时做帮手,跟随大人进山拣山菜,在地边树下烧土豆、煮果子、放天灯。冬天溜冰、打雪仗,轮换早起在教室里生火炉。腊月里过年前,参加家里的大扫除、画窗花、做灯笼,还要在写对联时当下手,家里准备年货如做干面、鏊馍馍时当小差。过年时,上门给全村长者以及所有亲戚磕头拜年、上坟祭祖,跳火堆,看戏。正月里坐热炕头玩牛九、抹天九、抹钱牌,或者到屋外与小朋友们打锅子、滚铁蛋赢铜元或码钱(作废的清代钱币)、荡秋千,看万花筒等。还要给贫寒人家上门送饭、送食品,记得我家一直供养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贫困老人,平时一天要送三顿饭。节假日还要参加文艺宣传,闹社火、扭秧歌、演戏、打霸王鞭,参加校乐队、吹号、击鼓、唱歌,逛庙会。解放后偶尔在镇上放电影,老远跑去看电影。偶尔也出席婚丧仪式,特别高兴去押箱子(过去,殷实人家一般要给出嫁的姑娘配嫁妆箱子,小孩做在箱子上押送到新郎家,到之后新郎如果不给小孩另外一些钱,小孩就坚决不下箱子),村子里娶新媳妇时闹新房。平时帮助家里磨面、牧羊、放驴、喂狗、喂鸡取蛋、抬水(驮水)、抬土、背粪、扫院子。还有各种体育与娱乐活动,各种跑、跳活动自不必说,此外如:打乒乓球、打板羽球、打篮球、打垒球、玩排球,踢毛蛋(土足球)、玩康乐球、打哑铃,下海陆空军旗、下象棋、下跳棋,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捉迷藏、丢手绢、跳舞、爬山、斗鸡(单腿对抗)、压(抽)棍子,还有什么跳坊(在地面画上格子跳)、下坊(在地面上画出方格吃石头子比赛)等。同学之间常家庭互访,平时同学之间比赛查四角号码词典、比赛打算盘、比赛背诗文、比赛算“鸡兔同笼”算术题、比赛沉水时间长短、比赛爬竿爬树、比赛摔石头、比赛搬手、比赛击拳头,锻练冰水洗脸等。那时我们特别重视学校的运动会、歌咏比赛等,记得同学们都会非常积极地参加这些活动,但似乎把输赢看的比较淡泊。为学校建房背土块、背土垫厕所、日搞卫生周大扫除那是常事。还有什么过家家、抓石头子儿比赛输赢、捉迷藏、撒网捕鸽子、掏麻雀窝、捣黄蜂窝以及看牲畜配种、恶作剧等等、等等。
  我们在童年时代,除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丰富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和自热而然的社会实践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还清楚地记得刚进小学时,老师就要求我们背诵学校大门两侧的 “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个大字。刚开始不解其义只会背诵,不知到什么时候,我们逐渐懂得了那八个字的涵义,而且从此一直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似乎融化于血液之中一样,其深刻的内涵对我们一生的为人处事都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我们童年时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有滋有味,真是令人神往,回味无穷!
  (作者为我校原材料系系主任,物理院“天民师生情义助学金”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