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歌仙童龙秀芝
苗族,自古以来就是苦难深重的民族。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格底斯在《山地民族》中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种族,他们是中国的苗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这两个种族的历史,几乎是由战争与迁徙来谱写。
格底斯的判断真诚而准确。蚩尤涿鹿战败,苗族人就开始了几千年的迁徙。他们向南向西转移,一部分人进入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湘西,就减缓迁徙速度,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与朝廷对抗、僵持的局面。一道“苗疆边墙”记录了这种局面和这段历史,形成了所谓的“生苗区”。
崇山峻岭中的凤凰老洞古寨,从周边地理形式来看,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古代老洞地处于湘川驿道要冲,后来驿道废弃,古寨逐渐落伍,直到2000年,这里才通电,2004年才通公路。可想而知,这里山高水险,交通不便。老洞苗寨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以前,村民居住在一个古洞里,老洞由此得名。明洪武十一年,设老洞屯,于今也有600多年历史。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7年)老洞土司建石头城,成为湘川古道走廊要塞,逐渐形成苗家大寨,至今有280余户,1200多人。清雍正年间,出了湘西苗家首富麻家富,传说他因银子压断屋梁而被钱砸死。战乱年代老洞又是虎踞龙盘之地。
民国时,湘西苗家第一位将军麻树智就是这里人,麻树智的大哥麻佩之曾任湘西王陈渠珍部中校参议。1949年末,陈渠珍在国共两军逼压下,先退守黄丝桥,再退守老洞,准备凭险据守。10月5日,47军代表李振机、朱寿观深入老洞,递交47军首长劝陈起义信。陈渠珍则回了一封“珍与蒋氏风马牛不相及”的著名长信,表达了和平起义的决心。寨上至今还活着个传奇人物———麻励(乳名麻元祥),今年100岁,黄埔毕业生,抗战时,曾任连长参加长沙会战。解放后,迷途知返,向政府投诚,卸甲归田。老人的存在,更给古寨披上悲怅,苍凉的色彩。
老洞大寨坐落于两座石山相接的半坡上和山弯里,寨口成梯田状青石板晒谷坪还隐约可见石山原型。房子多用厚薄均匀青石板砌筑,层层叠叠,直达屋顶,少数用几层黄土砖压在石砌墙上。看不见茅草盖的房子,一色青瓦盖顶。大寨居中位置,有一些青砖马头墙大户人家宅院,雕梁画栋,虽经岁月人事沧桑,有些毁损陈旧,仍然掩盖不住当年豪气四溢的气派。旧时的老洞苗寨也是军事重镇,碉卡哨楼、抢眼炮孔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后门暗洞相连。青一色的石板路像一条条蚯蚓伸向寨子各处,历经几百年的踩踏,已磨得溜光凹陷。
2007年的一天,我陪同一个香港考察团的朋友们在老洞走家串户,尽可能开动多种器官欣赏古寨建筑,领受民族风情,追思苗寨历史。在本寨兼职导游“麻导”的带领下,行走在溜光凹陷的寨中石板路上,准备去麻家大院享用“农家乐”。不经意中,一个短发、圆脸,穿绿衣红裤短靴四五岁小女孩,贴着灰中发绿的石墙匆匆走过,大概见多了,她并不注意游人。“麻导”回头指着即将从我们腰下走过的小女孩说:“这个小家伙歌也唱得不错。”我蹲下拦住小女孩,邀请她唱一首。“麻导”递过手提话筒,小女孩无丝毫怯意,接过话筒就唱,歌声亮起时,就获得一阵阵掌声。得到掌声鼓励,不劳大家邀请,小女孩只约弯腰行礼,即接唱第二首,第三首……我们不懂苗语,“麻导”翻译,说小孩唱的苗歌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我们的朋友,远方的游客,老洞欢迎您,大家兴高采烈……“麻导”解释,这个小孩叫龙秀芝,今年4岁,在本村一年级读书。她的爸爸叫龙文合,曾在浙江打工,认识了同厂打工妹江苏姑娘陈慧,2001年回老洞结了婚,第二年生下龙秀芝,三个月后,这位江苏姑娘忍受不了苗乡的闭塞和贫穷,离家出走,至今未归。龙秀芝满一岁时,爸爸龙文合外出寻妻,没有结果,一去几年不回。现在龙秀芝和爷爷奶奶生活。秀芝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四岁上小学一年级,听话懂事,成绩好。她天生一付好嗓子,听别人唱苗歌,一学就会,爷爷奶奶见孙女悟性好,记性好,也教她唱一点。不到一年,就会唱六十余首歌,有些是学的,有些是自编的。除唱苗歌,还唱汉语歌。汉语歌主要是看电视学。爷爷奶奶家没电视,到别人家看,也是一学就会。小女孩见我们不懂苗语歌,就改唱汉语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看来小女孩对自己身世十分清楚,唱着这些她向往的人和事,听得我们心里酸楚楚的。
后来我了解到,老洞村田土很少,在家难以为生,青年人多外出打工。小女孩和爷爷奶奶仨相依为命,靠三亩薄田过日子。爷爷70岁了,身体病弱,奶奶68岁,健朗一些,成了顶梁柱。好在孙女聪明可爱,还特别懂事,四岁读一年级,已属不易,时常放学后还主动到山上打一点柴回家,让爷爷奶奶心痛不已,更加尽心呵护教育。有时,应游客邀请,大大方方出场唱歌,总是获得满堂喝彩,称她是“小宋祖英”。苗族对歌,叫飞歌,小秀芝出口成章,嗓声珠圆玉润,明亮流畅,淳厚甘美,犹如仙音,不妨称作“飞歌仙童”。
我蹲下和小女孩合影,小女孩不受干扰,依然拿着话筒唱歌,连绵不断。歌声响在我的耳边,像翻着浪花跳跃流淌的清亮山泉。这山泉洗涤我的灵魂,拨动我的心弦……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人说湘西是一条“走廊”,蚩尤战败,退守西南,一部分后裔留在此地,一部分从这里走向世界;有人说湘西是一个“疆场”,从古至今,战马嘶鸣;有人说湘西是一个海洋,花如海,歌如潮。我想说,湘西是一根“麻花”,土苗汉等多族互动,几千年,相遇、冲突、绞缠,终于融合一体,相互依存,难舍难分。我还想说,湘西是一个“摇篮”,特殊的历史,特殊的环境,形成尚武崇文并重的传统,武将如云,文星辉耀……我在想,那位北京游客慧眼识珠,也不乏善良。但龙秀芝小小年纪,不会也不应该过早离开生养她的苗家“摇篮”。在苗家的“摇篮”里走出了一个飞歌仙后龙仙娥,现在,一个“飞歌仙童”正在这特殊的“摇篮”里成长,她离不开这个特殊的民族,离不开这“花如海,歌如潮”环境,好像安泰离不开大地一样。待她获得充分的滋养和历练,有朝一日,或许她会走出老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