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玉树之殇





玉树,天边的一座美丽小城,坐落于高原之上的她,映衬着蓝天白云,温暖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空气照射着这里的每一个人。银发的老人,安详平和;壮硕的劳力,憨厚强健;嬉笑的儿童,追逐撒欢。即便这里在外人看来贫穷落后,可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藏族同胞而言,只要脚下的土地还在,玉树,就是他们的天堂。可是,天堂,就在那一瞬间倾覆,带给他们致命的伤害。
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纠缠于为何地震局没能对地震作出预测,面对这样的灾难,无数双温暖的手已经伸出,拥抱我们的同胞,温暖我们的亲人。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紧急调派粮食、水、棉被等生活物资,解除灾区人民的生活之虞,社会力量也各尽所能,筹款筹资,大量的资金注入玉树,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已经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复课,朗朗的书声成为这个春天玉树最动听的声音。可是,玉树地震就像一个结点,让我们不得不看到和想到一些问题。
我们不得不看到这样的事实:玉树的学校几乎在地震中全部倒塌。这让我们想到了汶川地震中丧命于校舍之下的孩子和老师们,曾经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新的事实又再一次敲击着我们的心房。这是怎样让人揪心的事实!西部开发已经实施了多少年,国家的资金政策已经使西部各级政府不再囊中羞涩,可是,在"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的口号里,我们的孩子却仍然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在建就的校舍里上课,为什么总是要等到伤害已经造成才会幡然悔悟?为什么最先受到伤害的总是我们最无辜的百姓,最可爱的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不该用来粉饰太平,那书声应该成为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狠狠地割掉某些父母官身上的毒瘤,迫使他健康起来,应该是最清凉的泉水,擦亮有关部门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正好看到玉树的重建定位是高原生态旅游城市,且不管这个定位是否合适,我们首先希望的是孩子们的校舍会更加坚固,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大声读书。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担心和追问:由各方面筹措的巨额资金能否切切实实地真正用到灾民身上。据《新京报》报道,汶川地震发生后,审计署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跟踪审计。审计署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有关单位共改善2500多个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改进了两百多个项目的工程质量,节约资金和挽回损失共12亿,收回被挤占挪用或违规安排的资金3亿多元,22人被追究法律责任。这么说来,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审计署在后边"盯梢",那么已经有15亿本来应该用在灾后重建的资金被悄无声息地抹掉。事实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可能被抹掉的不仅仅是15亿,这样的行为,无耻到从那些刚刚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同胞身上榨取钱财。难怪曾志伟在为玉树筹款时呼吁:"希望多些人能提供赞助,最好有水,盒饭、T恤捐出来,让善款可以一分一毫都用在灾民身上。"虽然知道越往后,灾区人民越需要的是资金支持,可是那些无耻到可怕的行为使我们不得不转变捐助方式,曾志伟一番话,也算是用心良苦。同时我们也希望不止是国家政府部门会关注资金流向,全社会的舆论也能为灾民助威。
今天,举国同殇,为玉树死难的1000多名同胞默哀祈福,让灾难快些过去吧,让阳光驱散那些风雪阴霾,重新照耀着这片历经大难而依然坚强的美丽小城,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坚强。
(文化与传媒学院 08财经新闻 黄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