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慈善现状的权衡比较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世界震惊,中国人民在悲痛之余纷纷捐款捐物,举国团结一心、共度难关。这时,大大小小的慈善基金会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大量的财富被这些基金会吸收后,关于赈灾钱款和物资的流向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担心自己的一番真心无法及时送到灾民手中,反而成为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网络上质疑声四起,媒体众说纷纭……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组成了社会实践小组,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在民众中开展问卷调查,同时也走访了很多国内基金会,并到香港访问了一些慈善机构,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后国内的慈善基金会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如此之糟糕并非偶然,而是有很多原因的。
基金会
这里的基金会是指以基金会为代表的中国慈善事业。正如网上所说的,中国的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事业都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基金会数量少,品种也相对较少,而且,绝大部分慈善基金会都很年轻,成立的时间较晚。所以,当香港能把一个保护流浪猫狗的慈善机构办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内地的慈善机构正在为扶贫、帮助失学儿童等问题而焦头烂额。
其实,制度和体系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没有时间积累和经验的积淀,很多问题就处理不好、做不到位,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基金会表面上看起来井然有序,跟国外基金会差别不大,可是一碰到地震这样的大事,就开始纰漏层出了。
诚然,我国的捐款体制、相关税务优惠制度、监督制度等都比较完善,可是缺乏宣传,很多民众对这些制度的了解近于空白,根本不知道怎么向基金会获取相关的信息,而基金会也没有在这些方面做必要的解释和宣传,等到灾难降临,需要基金会宝剑出鞘的时候,民众却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将领"一无所知,于是开始怀疑,质问,当"将领"出现一个错误或疏忽时,民众变开始觉得这个"将领"很差劲,开始谩骂、开始说国外的基金会如何如何好……
民众
很多基金会方面的专家都喜欢对比西方与国内的民众,然后便有了《心穷,原来是一种病》、《慈善是一种责任》等文章,大意是感叹中国民众没有慈善意识。我们在走访各家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后发现,人事主管也如此感慨。民众这边,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这一点相信没有谁会反对。但是聪明的人往往都是多疑的,这一点有很多例子。近些年来,中国总是出现一些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事情,甚至出现了"假奶粉"这种恶性事件,信任缺失十分严重。于是,当大家纷纷捐钱去帮助四川灾民的时候,无数双眼睛也开始关注这些钱,当知道慈善基金会曾经有提取业务专项经营费用的时候,大家摆出一副基金会搜刮了民脂民膏发国难财的样子,可实际上,面对大地震这样的国难,基金会并不会提取一分钱做为经营费用。
还有公众的慈善意识的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信基督教,民众从小受到教导,把慈善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慈善意识已经彻底融入了他们的文化。反观中国,虽然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鼓励人们向善的部分,但是文化的力量似乎又没有信仰那样强大,这也使得中国人的慈善意识和西方民众比起来,的确相差很多。在当前社会中,人们把金钱看得很重,所以募捐和慈善对大部分富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总结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的一个很大感触是,民众说基金会腐败,基金会说民众没有慈善意识,双方最后的结论都是:中国慈善事业--难。每次听着这些不同原因、相同结果的观点,我心里都在想,这个问题的平衡点在哪里?中国的慈善事业到底要怎么来推动?
1、沟通
这里的沟通,主要是指基金会跟民众的沟通。访问香港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没有发生大灾难,可是宣传基金会及其活动的海报却到处都是,每个周末也会有义工在街头以赠送募捐贴纸的方式向民众募捐,香港的基金会不会闲着,他们总是在以各种方法让大家知道自己在运作,在行动,联系方式也是到处都有,大有欢迎骚扰的意思。
可是在国内,平时很少能看见基金会的宣传,汶川地震后我们学校学生捐了一笔款,想通过儿基会做些项目,好不容易找到了联系方式,打过去,对方直接说一句:"找项目去我们的网站。"对比我在香港圣公会福利协会和香港儿童会受到的礼遇,心中感慨万千。不用和蔼积极的态度对待公众,连公众本来的慈善意向都会打击掉,又怎么能做好中国的慈善事业?
所以,慈善基金会必须摆正态度,以积极友善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与民众沟通,这样才能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2、取得信任
信任的缺失现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想在一时半会改变这个局面也不太可能。怎样对待这个问题也曾让我颇为苦恼,莫耀光先生的话指引我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借助个人信誉。
虽然现在很多民众不太信任别人,但有些人还是很得民众的喜爱和信任的,比如爱国的刘德华,比如感动中国的一些获奖人物。如果让这些人进入基金会的监督机构,由他们代替民众监督基金会的运作,相信会让当前的信任危机得到一定的缓解。
3、普及
慈善事业的真正成熟,在于民众是否把慈善当成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一点,西方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信仰,而我们则需要回归传统文化。
在民众中以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慈善事业,启蒙教育和儿童教育要特别注重慈善方面的引导,培养孩子们的慈善意识。当慈善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我国的慈善事业也就如人所愿了。
4、从现在开始
慈善基金会之所以兴盛于美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传统。美国能顺利在美洲安顿下来,与来自欧洲的源源不断的慈善资助有很大关系。民众从慈善事业中受惠,然后便成为他们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
在汶川地震中,曾接受了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唐山人表现得很积极。"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古训。要想调动民众的慈善热情,就需要从现在做起,真正为人民的福祉考虑,为大众谋福,真正惠及社会,这样才能换回一批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的人。
5、经营
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以投资的眼光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姑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目前的状况来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策略。
需要帮助的人并非永远站不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像盖茨那样以入股的方式把资金投到需要帮助的企业,等他们盈利了再以红利的形式回报给基金会,不仅帮助了别人,而且赚取了营运资金,也不用提取善款,可谓一举多得。当然,这样也有可能会使一些弱势群体(比如聋哑人)没有办法得到帮助,所以还需要改进。想想诺贝尔奖,这个巨额奖项,每年发出那么多奖金,曾一度因资金不足几乎要停止,最后及时吸收了投资的思想,将本金用于投资,每年只需用盈利来颁发奖金,我们的基金会完全可以将大量本金用于投资证券和支持有潜力的企业,然后对外以项目的形式向社会招标,把资金拨给需要帮助的人。
(信息学院 06信管 刘为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