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根叔"需要正名吗?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是学生给他的昵称。6月23日,63岁的李培根在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做了16分钟题为《回忆》的演讲,中间被掌声打断30次。"根叔" 在演讲稿中融会了四年来的国事、校事,"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等网络流行词语,这出乎意料又充满真情的另类演讲让七千毕业学子笑声掌声不断、热泪盈眶。演讲结束后,全场7700余名学生自发起立,"根叔、根叔"的喊声和掌声久久不绝。
"根叔"的出现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有人说这校长只是在作秀,丝毫不顾大学校长的形象,与学生说的那些话、那些网络新词只是为了套近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个人的亲民形象,完全抛弃了传统仪式的内涵。
是这样的吗?根叔的演讲里没有任何高深的内容,他的语句中也没有深刻的哲理,只是与毕业生聊家常,讲一些对毕业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的期望与嘱托而已。我想这都是因为根叔把自己定位为一位长辈,一名老师,一个和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我想同学们与老师们都不喜欢那些讲话"假大空"的校领导,而希望他们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家开诚布公地谈心。 "根叔"不仅仅让人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更让人看到一种缺失已久的"教育家情怀"。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校长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学一把手",也不是那种孤傲清高的管理者,更不应该是一身官衔的官员。他应该是"大师",可以给学校带来热血沸腾的青春思考、雷厉风行的创造力,以及民主开放、平易近人的人文精神。
"根叔"在唤醒那份真诚、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就如同当年的"小平您好"一样,代表了学生们的心声,更代表了毕业生对母校的真挚情感。我们的大学校园里需要听到更多像"根叔"这么亲切的称谓。"根叔"仅仅两个字,却代表了学生对老师、校长及母校的尊重、认同和感恩。
我想根叔的"秀"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秀出自于心灵,如果秀能引发反省,如果秀能赢得理解,赢得尊重,赢得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的学风,秀一下又何妨?我们呼唤更多校长、老师能多些教育家情怀、人文理念和坦诚品质,在根叔精神影响下的学生,我想他们应该是值得被赋予社会重任的。
(教学技术服务中心 金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