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遂 昌 游·梦





  “诗画江南处处景,绝佳山水数遂昌”。最近,有幸与省内高校的百名学子同游遂昌,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对遂昌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遂昌,四面环山,城外山体披绿含金,城内牡丹流韵。小小山城既有山水之美,亦有文化之美,竟是美到了极致。游走遂昌,如行走在梦境中,颇有身在红尘外,不知人间岁月之感。看来 “金山林海,仙县遂昌”果真名不虚传。
  牡丹亭·惊梦今年6月12日,第五个 “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遂昌县在广场举行了全球首套视听邮票———《昆曲·牡丹亭》特种邮票首发式仪式。浙江昆剧团的 “名角”还现场表演了 《牡丹亭·惊梦》等多个昆曲折子戏,让广大集邮爱好者和昆曲戏迷领略了一把昆曲的古典美。
  我们来自全省各地的校报记者适逢这一盛事,莫不为之欢呼雀跃。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80末、90初,只在课本里学过牡丹亭,从没听过昆曲。这一次着实被缠绵婉转、柔漫悠远的表演惊艳了一把。
  当天,我们还专门探访了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并非遂昌人,却在遂昌做了五年知县,于是与遂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在政务闲暇之际,他常常偕地方上的文人雅士游览山水名胜,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剧作,其中就包括了戏剧史上的传世之作 《牡丹亭》。也许是一种缘分吧,遂昌如梦境般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清新的风土人情,孕育了 《牡丹亭》,也成就了汤显祖,同时,遂昌也依凭着 《牡丹亭》而更添了几分舒淡而又传奇的色彩。遂昌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文化名人,在1995年4月以陈家大院为基,修建了汤显祖纪念馆。
  穿越熙攘的县区,走过狭窄的小径,我们就到达了纪念馆。纪念馆并不大,但却极其精致。这是一座五开间前后厢房两层木结构的明代古旧建筑。大门两边围墙上各有两个花窗,分别为 《牡丹亭》、《紫钗记》、 《邯郸记》、 《南柯记》戏剧故事的泥塑,这是依据汤显祖代表作 “玉茗堂四梦”的剧情设计的。室内的陈列,如同寻常的纪念馆,正房大厅居中大理石底座上,立着汤显祖的半身铜像。大厅两旁陈列室陈列着介绍汤显祖生平的有关照片、实物、书籍等等。当明代的建筑加上古色古香的家具,这房子便透出种不一般的气息。当我漫步其中,恍然间,似见一书生读书已倦,伏案而眠,又见一妙龄佳人翩然而来,与书生梦中相会……我不由一惊,掩口欲呼间猛然惊觉,方知竟不知不觉间神游于 《牡丹亭》的场景之中。
  穿堂而过,行入后园,看到有水缸里种了荷花,荷叶耷拉在水面上,不知到了盛夏,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后园有牌匾,上书 “姹紫嫣红”四字。亭台、长廊、鱼池、果树,在蓝天下相互辉映。立于亭内,环顾四周,脑海中又映出 “游园惊梦”的情节来,渐生时空交错之感。再凝神,却见 “花如是,人已非”,不由低低吟道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唐金窟·拾梦遂昌除了氤氲舒卷的人文景观以外,还有着 “江南第一金矿”的美誉,这是大自然对遂昌的偏爱。古人是如何识别和找到金矿的?他们没有机械和炸药,又是如何开采坚硬的矿石并且炼金的呢?带着这种种难解之谜,我们开始了唐代金窟的探秘之行。
  唐代金窟位于海拔580米的山上,洞内向下深入200多米,东西最宽达150米,空区体积达10多万立方米。一进矿洞,便有一股寒气扑来。两边的壁画上雕刻着唐宋人民的开矿史,令人肃然起敬。在矿洞中,我们发现了龙骨水车、烧爆法使用的薪柴等古代遗迹,或许这些能为唐金窟的之谜给出一些解释吧。先民为了开采金矿,设置了狭窄的巷道,窄巷穿过岩层,通向另一个矿脉,当地百姓给了它奇怪而又贴切的名字———“虾蟆跳”。在金窟里,纵横交错的巷道仅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让人新奇之余更惊叹于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之所以说来到唐金窟是 “拾梦”,更因为这里的黄金博物馆。黄金博物馆分两层,一层是黄金制品的出售。二层是各式陈列品的展出。遂昌金矿的旅游推介标语是 “金矿游一游,一生钱不愁”。因为这里的黄金制品,都是原产地加工、制作,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大的实惠,这正是世人拾得“淘金梦”的好去处啊!
  南尖岩·应梦多少次,在我的梦里出现这样一个情景:站在云端,漫步云层;多少次,我痴痴地想,这应梦之地是哪一座名山大川,哪一片佛土仙境?而当我站上南尖岩时,不由暗自震惊,应梦之地竟是这遂昌南尖岩。
  南尖岩的美,是毋庸置疑的,这里“云抱群山,水环瀑布,水映云山”。南尖岩的山峰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主峰海拔更是达到了1626米。葱茏的绿色覆盖了整个景区,造化万物的大自然,使它汇集了天地间的神奇和俊秀:一片片深绿的竹海,羞藏于云雾中的梯田,还有响彻山涧的瀑布声。景区内有着悬崖峭壁、云海梯田、瀑布群、高山湿地、山里人家。南尖岩全年有雾天气约有200天,每当云雾缭绕时总是呈现出梦幻般的景致。 “看山看雾看梯田,人间仙境南尖岩”,成了对南尖岩的真实写照。
  驱车前往南尖岩的第一刻就让我感受到探险的幻妙。夜晚穿行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漆黑的车里只感受到两边簌簌退后的茂林,刺激却并不危险。我清晨起来,站在细雨过后的南尖岩顶,向下俯瞰山脊上大片的梯田和山村,只见浓重的雾气笼罩了整座山脉,浸润着整片山林。极目远眺,蒸腾的云气重重叠叠,给横亘的群山增添了几分秀美,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和美好的感觉。凝神细观,悬崖峭壁,如同用斧削刀劈一般,直上直下,有棱有角;层层云雾,如同洁白绫纱一般,时而聚拢,时而消散。立足山尖,置身云海,呼吸着清新多氧的空气,心儿就这样醉了。多想一直停留在这里,在这片桃源净土上,哪怕只是行走、亦或驻足。
  顺延狭窄的台阶而下,有紧靠崖壁的阶梯。阶梯上套着一个个铜环。手持铜环而下,铜环碰到崖壁发出的清脆声令人痴迷,颇有一番风味。追随着山涧的水声,我们来到了 “九级瀑布”。 “九级瀑布”顾名思义,就是由大小9个悬瀑和跌水组成的瀑布群。九瀑各展奇姿,直泻千米,犹如一条长龙飞舞之下,扎入谭中,震撼山谷。一行人继续前行,就可以看到 “三峰插云”, “三峰插云”由三座陡峭的山峰组成,直插云霄,气势恢弘。站在最高峰上,雾气笼罩周围,仿佛漫步云端。
  相机的镜头,始终来不及捕捉所有稍纵即逝的美好,而文字,亦显得苍白无力。南尖岩的极致美,竟令世人引以为豪的现代文明集体 “失声”;让在大山深处的我们、在广阔蓝天下的我们———这群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 (女),渺小得犹如掉落在台阶上的一滴水……当我把最后一眼望向这个城市,我知道,我再也忘不了这里……遂昌就像一棵树,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是一只向往停歇在这棵树上的鸟儿。有的在外面飞的累了,于是到这里来休养生息;有的休息够了,或是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就又飞走了。但是来过这里的每一个人,在心底都已拥有一片可以让心灵归隐的净土,一座让梦儿盛开的小城。
  此文获浙江省百名高校学生记者 “仙县健康行”采风散文大赛一等奖,作者系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校报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