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实力 拼搏成就梦想———记获得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代表队■学通社记者 张雪梅 见习记者 谭慕洁 晋长兰
近日,从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我校学生代表队分别获得第四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2项优秀辅导奖。我校初次参加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就获得如此佳绩,是什么使得他们在众多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呢?
3个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大男孩,在挑战自己的道路上走到了一起。在比赛中他们分工合作,协调互助。其中研究生艾伟宏观把握,整理论文,周程负责编程,李建平负责建模。谈到分工合作,他们说道:“我们一接到题目就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及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分工,待各自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后我们就会聚在一起找出不足,之后再进行完善,像这样一次又一次。”
他们的选题是关于旅游数字化的,这样社会型的专业命题涉及到关于城市数字化,旅游线路等问题,对实际经验不足的他们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次拿奖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选题有亮点,并且切合宜昌的实际。”李建平说。他们最终做了一个宜昌旅游线路图,从20条线路中选出最合适的一条。为了使结果更贴近实际,他们特别去请教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有趣的是,其间周程还冒充客服到各个旅行社询问旅游线路。一说到那段经历,周程立刻就兴奋了起来,用手推了推架在鼻子上的镜框,眉飞色舞的说他当时冒充的情景,竟然没被人怀疑。他笑着说:“这期间还是很有趣的,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宜昌旅游线路也更熟悉啦。”
队员们在比赛中精益求精,计算机仿真大赛和数模建模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同的就是他们的侧重点不一样。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经常会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就需要不断的修改。然而对方案的每一个小改动都关系到整个设计,每完善一次至少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因此,每次要改动作品时周程就一遍一遍的问“还要改哪个地方?”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在讨论如何完善作品时都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周密的策划,免得留下一点瑕疵再进行改动。不过,追求完美的他们直到在交作品的前一晚,还在电脑前改动程序。
比赛结束后,他们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还不是十分满意,他们开玩笑说“可以拿个成功参赛奖了”。当他们得知自己拿到全国一等奖后高呼意外,认为这是一次偶然,因为他们太幸运了。然而任何成功都不会是偶然,而是付出之后的回报。他们坚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全身心的投入,原以为的偶然也就成为了必然。
回顾参赛历程,对李建平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压力”。他始终抱着一种谨慎细致的态度在准备这次比赛,他说:“这个结果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了一个馅饼被我们接到了,自然高兴,但之后更多的是压力。”当一个人收获到自己意外的成就时会怀疑自己究竟有没有那个实力,从而就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来证明自己。他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听说还可能会去北京参加现场直播的角逐特等奖比赛时,他表情立刻严肃起来,说不管会不会有那场比赛他现在要做好准备。他一直以“Theway to success”做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成功是给有准备并努力拼搏的人的。
与李建平性格迥然不同的周程,当说到他的收获时,他坦言道:“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读些技术性专业的书了,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如今他十分享受看书的过程,他说现在每天的中午12点到下午5点他都会在固定的那个地方看书,拓展自己的视野。在空闲时他会打打羽毛球,放松下身心。一向乐观开朗的他拥有一个“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良好心态。这次比赛使他们都有了一些改变,他们相比之前更加淡然更加笃定了。
成功的路上,充满着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是他们一如既往的努力引领他们一步步登上高峰。他们懂得在淡薄中坚持,懂得在困难中求索,懂得迎接机遇和挑战,并坚信:努力打造实力,拼搏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