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盏珍贵的粉彩罩子古灯





  上半年,英国高校代表团一行前来我院访问,其间慕名参观了我院“古灯博物馆”。作为馆长,我捧出一盏我心目中最美丽的藏灯,递给团长科思·夏普先生欣赏。他看得笑眯了眼,连声赞叹:中国的古灯太美丽了!
  这就是我名之为《三仙女下凡》的粉彩罩子瓷灯。虽说年代不古,系清?同治年期,江西景德镇的瓷品。但它的珍贵之处在于,一是存世稀有,二是精妙绝伦。
  通常的罩子瓷灯,宁波人诙谐地俗称之为“气煞耗子”(意为灯有罩,耗子闻油香,却无法偷油下嘴,只好活活气死!)灯面都以青花缠枝莲为纹样装饰。而这样的粉彩人物花卉罩子灯在我三十余年的古灯收藏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使查遍国内所有的古灯具书籍,资料也从未所见。
  瓷质罩子灯具其造型较之其它灯具原本就显得典雅端庄。只有江南一些大户人家方能配置所用。细观此灯,瓷质晶莹如玉。灯罩顶部的圆纽吉祥回字文和环灯一周的细长格灯窗都施以描金。金光灿烂中显示出富贵尊荣的品相。罩灯上有镂空的吉祥图案寿桃和双金线。由此投射于天花板上的放大了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着灵动起来。
  而最为人惊叫绝的是灯窗下方描绘的《三仙女下凡》图。三位仙女脚踩彩云驾仙风自天上而降。窈窕婉约,衣裾飘逸,环髻高耸,削肩姿柔,樱桃嘴,含情目。顾盼生辉,向往人间。纤纤玉手,各持所好。一女,玉笛横吹,满腹情思,流淌出天籁之音;另一女,手持拂尘,仿佛要拂去宇寰埃尘,还自在心灵于秀静;再一女,捧天然画轴一卷,盼望给人间青山绿水更添仙境美景。
  细察三位仙女脸型及眉目,可人标致秀丽却风情各异;含情脉脉而气韵有别,瓷画家的传神之笔把这种美学中强调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真可与唐寅、改琦、费晓楼等著名画家的仕女画媲美。
  而为烘托三仙女下凡在图的右下方描绘的人间景色也与主图相得益彰,互动呼应。写意笔法画就的垂柳绿绦,葱山翠崖,点出撩人盎然的人间春色。
  一盘山台上放置的时令鲜果,一个穿着绛衣端坐于石上的书僮,一位身着绿衫纱冠拱手作揖相迎的秀才,把天上人间仙女凡人浑为天成。使人浮想联翩到《天仙配》《牛郎织女》等美丽的民间传说。另外,此灯罩上端和灯盘内外皆以写意法画满了如牡丹、山茶、冬梅、秋菊四季花卉,仿佛令人感到就是“天女散花”而为。
  《三仙女下凡》图采用的是瓷器粉彩画中的浅绛彩画法。浅绛彩是一种创新并流行于晚清期间的瓷画新工艺。它借鉴了元朝大画家黄公望的写意画法。风格空灵淡雅,堪称瓷画百花苑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开创性地将中国文人画运用到瓷器上,其艺术价值非同寻常。
  在这里,笔者情不自禁想说一说与这盏灯有关的故事吧,与读者一起分享我收藏过程中的甘苦。
  那是北京奥运期间一个星期天,我一早去了古玩市场淘宝,没有看中任何喜欢的东西,刚打算离开时,碰到一位藏友,他说,看见某古玩店里有盏非常罕见的灯。说到灯,我的眼睛就亮了。跑去一看,惊喜之情竟抑制不住显露在脸上,店主看出了我的心思,开了个天价,几经还价,店里还是咬住不放。说是如我不要,这样漂亮的小姐灯(我才知道这灯的又一美称)有一老板也看中要来买的。尽管我心里知道很可能他在编故事哄我。但古玩界就怕好东西失之交臂。最后,我说,我先付一半的钱,但是如果灯是赝品我要来退还的,由我那位藏友作担保。店主说,给你一天的时间,否则不成交也要付“学费”。
  我想起几年前去过宁海前童,参观过尚存的小姐楼,不妨前去那里请当地的老人鉴定。
  我叫了一辆出租车,两小时后来到了前童村。正好几位老婆婆坐在小桥流水旁的石凳上聊天,我拿出灯让她们看,她们都说也没见过这种粉彩罩子灯,直说得我心里发怵。
  正在这时,过来了一位拄着拐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几位婆婆说,还是问问她吧,她可是过去的千金小姐呢!。
  这位老太太尽管年事已高,但仍显示出大家闺秀特有的气质。举止文雅、吐谈不俗。捧着这盏灯竟露出一丝凄然的神情来。细声细语地道:“当年我嫁到夫家时,母亲给我的嫁妆里有过一盏和这相同的灯,每当夜晚,灯点亮后,灯上的三位仙女就好像走下来一样。可叹这盏陪伴过我的青春年月的灯,在文革时被当作四旧,抄家时被摔得粉碎。我当时偷偷的捡了几个残片当作纪念,至今还保存着呢。她轻轻地抚摸着灯,泪光盈盈,沉浸在对过去美丽时光的回忆之中。
  从宁海回到宁波时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谁能想到,这时在马路上匆匆而行的一个古灯收藏者怀里抱着的竟是一种早已离我们远去的美丽……夜深人静时,我点燃起这盏美丽的古灯,于光影下,写就了几行咏丽灯的诗句来:
  宝灯丽影绕廻文,窗开艳日满堂春。
  九天有女飘仙袂,碧莲踏云降凡尘。
  洞箫吹红樱巧嘴,纤纤素手宙宇清。
  画幅舒展霞光射,皎皎空中孤月轮。
  早春二月芳心动,万紫千红黄鹂鸣。
  璧山流翠盈盈意,彩蝶蹁跹舞诗魂。
  白鹤来兮奏琴瑟,莺啼千里天籁声。
  百尺清泉飞彩练,好逑君子相揖迎。
  挑灯丽人入闺阁,颗颗红豆相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