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月前,我们怀着各自的梦想,默念着许下的奋 斗诺言,在家人、老师希冀的目光中,从苏州大学出发, 踏上了去往韩国的征程。来到又松大学后的两个月里,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我们得到了又松校方多方面的关 心帮助,学习生活都过得非常丰富充实,感受颇多。 新鲜有趣的韩国体验刚到韩国,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漂亮的仁川大桥, 满街的现代牌汽车,鲜红甜辣的泡菜,热情友善的阿祖 妈,做事极其认真的阿泽西,几千几万块钱的面包零食, 论个卖的苹果,席地而坐的餐馆,一个充满新鲜感的国 家正有待我们去探索。 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住在环境设施优良的留学生宿舍,两人一室的房 间,干净整洁的楼道,让我们感到生活非常温馨舒适。留 学生宿舍的食堂为了我们中国留学生准备了适合中国 人口味的饭菜,让我们消除了水土不服的顾虑。宿舍楼 每天都有一群亲切的大妈过来打扫卫生,而食堂里的工 作人员又非常热心地为我们准备饭菜,这一切都让我们 心存感激。面对如此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 地去学习。 紧张自主的学习求知在正式开学之 前,我曾抱怨为何学 校给我们这学期安排 的课程非常少,等到 正式上了一星期的 课,我才真正体会到 学校的良苦用心, 目前我们的韩语水平 较低,要理解韩文授 课的课程还非常困 难,所以本学期以学 习韩语为主。只有打 下了坚实的语言基 础,以后的学习才能 跟上步伐。韩国的老 师们都尽心尽力的教我们,我们很感动。学习看似轻松, 实则充满了压力与竞争,我们尽可能把平时空闲的时间 用来自主学习,以期更快更多的吸收知识。 热情友善的韩国学生当初刚来到韩国,心中还充满着种种顾虑,毕竟是 在一个语言不怎么熟悉的地方生活,各方面都十分陌 生,不易交流。但两个月之后,顾虑消除了大半,这边的 韩国人都非常友善,有什么问题他们会很热心的帮助我 们,当交流有困难时,他们会用上各种手势,使我们能够 理解,我们常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学校的 Mentoring 活 动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与韩国学生接触交流,他们经 常带我们到大田各地游览,在熟悉大田市的同时,我们 互相增进了友谊。认真负责的行政老师作为苏州大学的留学生,最要感激的就是又松大学 国际交流处的老师们了,他们为了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 这边的学习生活,费尽了心血。宁老师从一开始就负责 我们的留学事项,在来韩国之前她就帮助我们办理各种 留学手续,在她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又松大学。 安顿下来后,宁老师又给了我们生活方面的诸多指导, 使我们较快适应了韩国生活。国际交流处的高老师也帮 我们解决了很多困惑,给了我们有益的教诲。几星期前, 又松大学的甘处长邀请我们苏大的学生和国际商学院 的学生到 Solbridge 餐厅共进午餐,就餐气氛融洽愉悦, 借此机会,得以认识又松大学 Solbridge 学院里的一些中 国同学。在此次交流活动中,甘处长语重心长地勉励我 们,中国学生身处韩国,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应该时刻 注意自己的言行,刻苦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作为国 际学生,应该具备国际眼光,要多到韩国各地走走,广交 朋友,开阔眼界。10 月16 日重阳节那天,学校的教务处 长,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李容相教授带我们一起游览了韩 国百济文化遗址,能在秋高气爽的传统佳节和教授一起 登高怀古,我们感到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又松大学这么 多老师们关心着我们,我们感到的是自己身上所承载的 殷切地期望,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有加倍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他 们付出的辛劳。
略带苦涩的思乡情结很多朋友经常会问我想家吗?我都会笑 笑说“不想!”我是男子汉,不会矫情地说想 家,想爸爸妈妈。但每当到夜深人静,或到了 中秋佳节,总还是会忍不住酸着鼻子思念家 人。韩国和家乡隔得很远很远,总是觉得踏 上回家的路很难很难,思乡岂止在望着明月 的时候,也岂止在佳节时分。也常常想着在 苏大两年的点点滴滴,总是特别怀念。刚上 大学的时候,故乡仅仅是那一个小城市,而 现在,故乡是整个中国。身在异国,我总是非 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想着不能给祖 国丢脸。
异国留学的目标期待我国现在的轨道交通在国际上不算先 进,有不少方面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这 也是我们来韩国学习的原因,我们身上背负 着很多期待,所以我们决不能放松对自己的 要求。有时,看着繁 重的学习任务,盯 着整本需要翻译的 教材,听着不知所 云的交谈,真的感 到疲惫困惑,但我 们都知道,这条路 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会后悔,不管前方再多的困难艰 辛,都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好好珍惜利 用这两年的时光学习知识,两年之后回到祖国发挥自己 的作用。在韩国又松大学的这两个月时间里,我们基本 上较好的适应了这边的学习生活。优良的环境,友善的 韩国同学,亲切的老师,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感激,同时我 们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与目标,在韩国的这两年是必 须要认真走好的一段旅程,我们要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争光,为苏大争光,为中国争光!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顾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