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明儒
门庭若市、人海如潮的上海世博会经过184天的展出,圆满落下了帷幕。
上海世博会被誉为是历届世博会中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参观人数最多、举办最成功的一次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理念深入人心。这和谐美好理念的代表——被称为“世博会上小白菜”的志愿者,给每一位参观世博会的游客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小白菜”是上海世博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园内到处都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当您遇到困难时,可随时得到他们的帮助。“小白菜”的主体是上海在校大学生。上装是嫩绿色的,下装是白色的长裤,所以被亲切地称为“小白菜”。这称呼自然使人想起清朝的一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知道“小白菜”也是江浙一带美女的别称。
世博园“小白菜”的口号是“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面对他们微笑的脸庞,听着他们耐心的回答,亲眼看到他们急人所难,助人为乐,在烈日下忙碌的身影,令人格外感动。他们在阳光下暴晒,在暴雨中接受洗礼,有时甚至遭到一些游客的不理解,但是,这些“小白菜”毫无怨言,用真诚、耐心、热情赢得了大部分游客的尊重、信任和赞扬,经受了单日103万人次的大客流,为世博会的平安、成功、精彩,兢兢业业地奉献力量。
“小白菜”中,有一半是男大学生,这些“男白菜”也像姑娘一样热情。在中国馆附近,我看到两位身穿“小白菜”服装的小伙子一直被游客包围,忙着回答各种问题,就连喝口水也是匆匆忙忙的,经询问得知,他们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二年级学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小白菜”真诚的微笑、礼貌的手势、热情的帮助,让游客不仅在世博园里体验各国展示的精彩,更体会到文明礼仪与人际间的温暖。
世博园志愿者中,也有一些大龄甚至65岁高龄者,被称为“老白菜”。不过他们的心都是年轻的,微笑也是真诚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回答游客的询问,解难释疑。看着他们满头的银发,接受他们辛勤的服务,更令人敬佩,禁不住道一声:“老人家,辛苦了,谢谢您!”
世博园中,还有被称为“大白菜”的志愿者,是上海市负责世博会接待工作的领导同志。他们不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担负起领导责任,而且,每当某个参展国的国家馆日,该国总统、国家元首来到世博园,这些世博会负责接待工作的领导也都担当起接待任务,真正当起了“小白菜”。
在世博园志愿者“小白菜”的队伍中,还有一大批外国青年志愿者,被称为“洋白菜”。 他们之中,有些是高鼻子蓝眼睛的白种人、有些是浑身漆黑的非洲黑人。不论是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还是身材高挑的美国西部牛仔,都成为游客观看的“焦点”。我们经过3个多小时的排队等候,终于走进了美国馆。因为美国馆要放电影,一次放进约200人。大家进馆后,在大厅里等候,看到一位相貌颇有些像加拿大青年“大山”一样的志愿者,站在椅子上,用中国话说:“热烈欢迎中国朋友参观美国馆!美国馆与您心连心!”接着,他用美国式的幽默,向游客提出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什么马不能骑?”一个小男孩高声答道:“奥巴马。”全场一片欢笑声。他自我介绍说,他从小热爱中国,崇尚少林功夫,6岁开始学习中国武术,为了来上海世博会当志愿者,起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叫“国精忠”,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国精忠的讲演,提高了在烈日下排了几个小时队、身心疲劳的参观者的兴致,消除了他们的疲劳。像国精忠这样的志愿者,美国馆有168位,他们个个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受到游客的欢迎。
对于上海世博会上的“小白菜”来说,参加世博会志愿者服务,是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同时,上海世博会也给他们提供了成长的舞台。他们传播世博理念、传递社会文明。10月28日,世博会盛宴临近曲终之时,印度尼西亚馆为了表达对“小白菜”的感谢和惜别之情,特邀30位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华大学的世博志愿者,举办了“说再见别说永远”世博惜别会。
“世博会上小白菜”给每一个参观世博会的游客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