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李建林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湖北省关于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关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精神,科学部署我校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校的建设与发展,事关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一、统一思想,认请形势,用改革与发展的眼光看待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1)岗位设置与聘用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部署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一直以来,高校人事管理沿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办法,存在着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科学等问题。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已经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为此,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先后颁布了 《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把推行全员聘用制作为高等学校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是推进我校综合配套改革,规范我校人事管理工作、推进队伍建设工作的迫切需要。
  《三峡大学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以事为先,改革不利于人才稳定、不利于人才创业、不利于团队建设的人事制度,竭尽全力汇集人才、用好人才;改革不利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分配制度,建立按劳分配、按贡献取酬的激励机制”。并于2006年组织实施了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全体教职员工通过聘任进入相应工作岗位,并与学校签订了聘任合同。这是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探索,在规范岗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应该看到,2006年的岗位设置与全员聘任工作还存在着岗位分类不够科学,岗位设置结构不合理,与 “强化岗位,淡化资历,突出业绩,提高能力”这一要求还有差距,并且与聘任结果相配套的收入分配制度、考核制度还未完善,因人设岗的现象依然存在,考核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我们要在原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按需设岗、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明确任务、考核评估、契约管理等一系列程序,进一步建立更加规范、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使我校的人事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充满活力、富有效率。
  (3)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是推进我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将由原来的身份管理为主,向岗位管理为主转变,淡化身份,强化岗位;与之相对应,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也将由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向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转变。也就是说,以前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是随人走的;这次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是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因此,我们要从维护我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快推进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把握政策,突出重点,用科学的思路来规划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1)合理规划,科学确定岗位总量。
  岗位总量也就是我校教职工队伍的规模,岗位总量过多,容易产生以次充好的现象,增加人力资源的成本;岗位总量过少,就会约束优秀人才的正常晋升,不利于发挥优秀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岗位总量的确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一要从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二要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三要从学校规划的办学规模与发展出发,相关部门要科学论证、合理规划。
  (2)突出重点,合理划分岗位结构比例。
  岗位结构比例是岗位设置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挥棒,它是体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定位的重要指标。岗位结构比例的确定,要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首先,要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在岗位数量、高级职称的比例等方面,向教师岗位倾斜。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同时,要兼顾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协调发展。其次,在岗位设置中,还要考虑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既要充分保证现有优势学院、特色优势学科的进一步提升,也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兼顾其他学院、学科未来的发展,“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在岗位结构比例的划分过程中,学院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特别是高级职称的比例,是学校思考的重点,也将成为各学院关注的焦点。目前学校有关部门正在对这一项指标进行充分论证、分析。这一指标,将在充分考虑学院学科发展的水平、人员现状及发展空间的基础上确定。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学院高级职称的比例会有所区别,希望各学院能够正确对待。
  (3)充分论证,准确制定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也是岗位设置的核心内容,它以文字性界定和说明的形式,规定在某岗位工作的人员应承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一个部门或学院岗位职责相加,应能体现出该部门或学院的发展目标,全校所有岗位的职责相加,应能体现出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各单位要负责对本单位的每一个岗位进行分析、论证,要根据其工作性质、特点、任务,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并根据岗位职责,制定相应岗位的学历要求、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等上岗条件。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将作为岗位聘用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学校的目标任务要落实分解到各个岗位上去完成。
  (4)积极探索,逐步规范聘后管理。
  聘后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岗位考核。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岗位考核制度。科学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加强聘后管理的重要基础。二是要规范合同管理。学校将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择优机制和分级流转机制。在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全面建立的社会背景下,在不能完全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或“非升即走”的情况下,至少可以做到“岗位能上能转”。三是要调整分配制度。学校要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核心,积极探索校内分配制度改革,要强化岗位管理,突出激励功能,将个人劳动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结合。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用扎实的行动来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岗位设置管理与聘任工作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能否落实该项工作,事关学校的发展大局,事关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1、要认真领会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实质我们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做好岗位设置工作,国家和湖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和学校的实施方案,都将在校园网上公布,文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学习把握。各单位要安排专门时间,组织人员开展学习讨论。要通过学习和讨论,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为学校的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要加强组织领导从学校层面上说,各级组织机构已基本到位,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还从组织、人事、教务、科技等部门及学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办公室,教师、管理、其他专技、工勤、实验、思政六个不同系列岗位的聘用委员会。
  各单位和聘用组织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对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重要决策进行研究,要及时向教职工传达学校精神,提前做好思想动员,确保按照规定时间、规定要求,完成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
  3、要稳步推进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全力推进;同时,也应该看到,岗位设置与聘用是关系到全校2000多人的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要让广大教职工认识到,岗位设置与聘用的根本目的,不是减编、减人、减负,而是要建立一套以岗位设管理为核心的基本制度。制度入轨、岗位设置、分类管理、定岗定编,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工作。
  4、要确保程序合法各单位和各级聘用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要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方案内容要科学严谨、条件明确,实施过程要决策民主、公开透明,聘任结果要依据充分、客观公正。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5、要严肃工作纪律岗位设置与聘用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严肃纪律是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学校和各单位聘用委员会 (工作小组)的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要树立大局意识,严守工作纪律和原则。严格按照政策办事,绝不允许违反规定随意开口子、讲人情。校纪委、监察处要加强监督检查。严禁弄虚作假,岗位申报者必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各职能部门要把好关。
  岗位设置与聘用既是是全国、全省统一部署的重要工作,也是我校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我校岗位设置与首次聘用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