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哈尔滨,最后一个冬天的驻留


  我从未认真想过终究还是要离开这里,我从未对那个将去的都市充满幻想,我只是用一种平静的心态简单地活在当下,享受着这个城市给予我的一切便利和融合。直到入冬后第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装点了美丽的校园,也在我心中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哈尔滨———最后一个冬天的驻留。
  六年前的一纸志愿让我踏上北下的列车,刚一落地就见哈尔滨好高好高的天,神情为之一振,心胸也豁然开朗。哈尔滨———我来了!
  哈尔滨最动情之处自然是我们的校园,水光溅艳的济海湾、丁香流芳的阡陌路、雪没尘世的飞天白。哈尔滨的风景就像东北人爽朗的性格,一个是夏天,一个是冬天。哈尔滨的盛夏也会很柔和,完全镇不住那些疯长的花草,那些出名的和不知名的花草会迅速的占据校园的每一块空地,列出各式各样的阵型,拼出多姿多彩的图案,争奇斗艳。树上也开花,而且花香飘得极远,这时漫步校园,就经常会混沌了视觉与嗅觉的界限。哈尔滨的冬天则是异常的严峻,冷得很彻底,那浪漫的雪舞和银装也只能算是一种勉为其难的安慰了。
  校园很大,但每个角落都是那么的熟悉,这些生活、奋斗过的地方,虽然早已没有或即将消失自己的痕迹,但六年青春的印记,是多少年也擦拭不掉的。
  我们对哈尔滨的亲近,从美丽的校园开始,沿着一条条公交线路伸展。6线(哈尔滨人都这么叫)是最熟悉的,也是第一次就乘坐的,她从心理上拉近了学校和火车站的距离,仿佛一双温暖的大手,那头挽着家乡,这头牵着你我。偶尔去秋林,也会坐6线,买一些打折或不打折的运动品牌,而今Gucci也入住了。13或53是去中央大街的自由选项,我们这届的男生大都选前者,女孩坐后者,于是也会少很多邂逅的机会吧。中央大街是哈尔滨的名片,那蛰伏百年的石块路、洋葱头的屋顶、拜占庭式的建筑是这座城市凝固的音符。还有老俄式的西餐厅、排队才能买到的面包、冻掉牙的马迭尔冰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关于中央大街的故事。还有104,可以随着她去学府捧回几本书,可能现在的孩子们都习惯网购了,已经无福享受这趟我坐过的哈市最长却大抵没有多长的公交线路。哈尔滨到底是温柔的、触手可及的城市脉搏、触手可及的城市边缘。
  哈尔滨———最后一个冬天的驻留,我会精心地保存关于你的每一寸记忆,也希望能在多年后的某一天亲手打开这些尘封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