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中国第二届国际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大会学术观点荟萃





  10月22日上午8:30分,大会开幕式在我校国际商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副主任林仕梁,辽宁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周浩波,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主任王长勤,我校党委书记于文明,副书记林群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国际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大会会长,我校特聘教授孙绵涛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学校党委书记于文明致辞,代表学校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导莅临我校出席这次盛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衷心地希望中外朋友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交流观念、分享成果,开拓合作新领域,在这两天里取得较大收获。他倡议大家共同努力,为中国和世界各国教育事业的共同进步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最后,于书记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代表在沈阳师范大学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本次大会围绕“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的理论与实践”主题,确定了六个主题:国际教育效能比较研究、教师效能与评价研究、教育政策效能研究、学校管理与改进研究、教育领导力研究、学前教育效能研究。这些议题不仅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门主题,而且也是今天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密切关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大会共收到中英文论文80篇,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中国第二届国际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大会的圆满召开,将有力地推进中国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促进中国大陆的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与国际接轨,并进一步推进辽宁省教育学科和教育管理学科建设。
  这次大会体现了以下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明确了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二是,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教育效能领域的学术成果;三是,进一步扩大和历练了中国教育效能领域的研究队伍;四是,进一步理清了中国教育效能学术委员会的发展思路。
  这次大会,共收到中英文论文80篇(英文论文10篇,中文70篇),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教育效能领域的学术成果。大会集中于六个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国际教育效能比较研究、教师效能与评价研究、教育政策效能研究、学校管理与改进研究、教育领导力研究、学前教育效能研究。下面,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视角对本次会议交流的成果进行梳理。
  1.国外学者交流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学校效能与改进学会创始人David-Reynolds在《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对21世纪学校教育的潜在贡献: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的主讲报告中,提出: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仅有6篇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的研究论文,美国也仅有12篇,但是,2010年,这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数量已经超过去3000,范围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他认为在现代教育研究的历史上,没有哪门学科的发展像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的发展一样迅速。他回顾了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对于推动21世纪学校教育所做出的潜在贡献,并评价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泰博教育集团执行总裁Jonathan-Garnet教授在《改造学校改进能力》主讲报告中认为,创造学校改进能力是国家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标准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挑战,对提出在未来十年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来讲更是如此,他重点介绍了三种泰博集团用于创造学校改进能力所运用的先进实践与科技:学校督导视察、学校自我诊断与改进以及数学学科改进。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Sally-Thomas教授的《中国教育质量评价:观念与论证》主讲报告中,运用创新的量化方法分析了纵向检查数据集,探讨了学校效能的属性与本质,搜集了新型质性数据(与校长、教师、学生、政策制定者等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访谈),提出了中国运用不同途径进行教育质量评估的前沿发现。同时也探讨了国际学校效能、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研究如何能够在中国的具体情境下运用。
  香港教育学院Philip-Hallinger教授在《学习领导力:40年研究的启示》主讲报告中,以一种广泛的学习领导力模型为切入点,对有关领导力如何有助于学校改进与学生学习的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
  此外,马来西亚大学的 Sailesh-Sharma-博士和 Marohaini-Yusoff教授对学校校长的人文气质进行了研究;马来西亚大学的Fatt-Hee-Tie副教授研究发现,特许学校模式是一种促进校长提升革新精神与创造性的可行途径,也是一种打破教育系统长久以来形成的集权化与官僚化体系束缚的有力工具。巴基斯坦阿迦汗大学Shabnam-Ahmed教授对测量学校氛围时使用的量表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进行了评估。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的刘洪强博士和Jan-Van-Damme-教授探讨了与教师相关因素是否能够影响学校平均学业成就评价和复合效应的解释力,以及是否对学校具有除复合效应之外的解释力。
  2.国内学者交流的最新研究成果康翠萍教授在《基于效能提升的中国大学校长办学理念选择》主讲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大学校长办学效能,以便更好地实现其办学目标,校长在办学中要进行理性选择:一是树立以学术为根基的大学发展理念,确立学理性和可操作性统一的大学目标理念与效能理念;二是正确处理“事业”发展目标与“人”的发展目标的辩证关系;三是遵循“易经”原则,把握好办学措施上的三个“度”,合理整合办学政策上的两难问题。她还提到:学术效能应该成为今后中国教育效能研究的新领域之一。
  孙绵涛教授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来自中国学者的观点》主讲报告中提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五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二是课堂教学内容、三是教学方法、四是教学过程、五是教学效果。
  孙河川教授在《中国教育效能研究的近况、不足、发展与展望》主讲报告中,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教育效能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并对中国教育效能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温恒福教授在《效能型领导的内涵、特点与修炼》主讲报告中分析了效能型领导所具有的合目的性、实效性、全面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五大特征,并提出八大修炼方法。
  朴雪涛教授在《去中心化改革与中国大学效能的改进:制度变迁的视角》主讲报告中提出:目前,大学“单位制度”的存在、“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资源配置方式、中心化的权力结构是影响中国大学效能演进的三大制度化因素,因此,中国大学效能的改进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改革单位制度,将大学还原为一个“学术组织”;消解大学发展中的制度化精英主义,让社会和市场成为裁定大学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的主体;改革大学的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此外,在教育领导力研究分会场,学者们还对学校校长的决断力、激励艺术、与问题教师打交道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成功的领导者要拥有知识,具有安慰、共感、决策、沟通能力、自我管理等特质,能够在多元化的学校环境中实施有效领导。
  在学校管理与改进研究分会场,有学者提出:高昂的交易费用正是现代大学治理所面临的实质问题。有学者通过构建模型,剖析了中国教育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出发,对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途径以及给学校管理效能改进带来的相应变化进行了探讨。还有学者对高校行政化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主张从文化的视角为去行政化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在国际教育效能比较研究分会场的学者们就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芬兰、马来西亚等国教育效能研究范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很多对促进中国教育效能改进的有益启示。如发挥变革代理机构的职能、创建“授业研究”项目、关注课堂层面与学校层面改进的结合、注重学校与外部主体的伙伴关系、构建学校自我改进的能力、注重学校效能理论与变革理论的结合等。
  在教师效能与评价分会场,学者们认为:建构不同的教师效能评价模型评价教师效能、具体学科和教学情境或者以教师的进步程度评价教师效能、通过主动创生学校文化整体提高教师效能、建立“交往”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效能等等,都是以后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效能责任主体上,有学者认为:在国家和地方教育当局、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这四类主体需承担的责任中,学校层面的责任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纽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学者们还提出:如何优化教师评价制度已日益成为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主张取消教案检查、盲目量化等形式主义的随意管理,实行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创造与教学方法自主;认为国家必须制定法规,使管理教学的人必须经过相关学习与训练并有实际教学经验,以免随意评价和管理教师。
  在教育政策效能研究分会场,祁型雨教授认为,现有的研究由于缺乏对教育政策价值这一前提性问题的探讨,因而对教育政策评价标准的把握不够全面而系统,并提出四大改进对策:紧密结合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教育政策评价标准研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探讨和阐明教育政策评价标准的内在规定性;针对教育政策的内容和过程设计系统的、具体的评价指标;尝试运用构建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内容和过程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我国教育政策的相关建议;有学者对教师政策体系进行了思考,认为国家教师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教师要求政策、教师待遇政策、教师管理政策;还有学者对高考录取政策的公平性问题、农村中小学撤并衍生问题、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教师政策体验等进行了细致研讨。
  此次大会,除使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向高校领域进行了延伸外,还向学前教育领域进行了拓展。在学前教育效能分会场,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学校效能和改进体系还相当不完备,尤其没有把幼儿身体素质教育和发展作为评估学校效能和改进的重要指标,并提出了改进幼儿教育效能的对策;有学者主张政府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幼儿心理素质教育与评估体系、创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大纲和教材要点、创立社区、家庭、幼儿园共同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设教师心理素质评估体系;有学者认为,要使中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尽快接近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首先提升师资素质是最佳的选择,主张通过提升师资素质改进我国幼儿园效能。还有学者比较研究了国内外多所幼儿园效能提高与改进方案,提出促进弱势低效能幼儿园向顶级高效能幼儿园转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