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名人与偶像


  很多人在抱怨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叛逆,说他们目无尊长、批判社会,甚至说他们因为是独生子女而自私自利……可是,当他们逐渐走向社会成为一批批建设性人才时,我们发现:他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合时宜,脱离社会。
  现在,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又成为了人们的焦点。什么“追星族”、“哈韩哈日”、“少年作家”……仿佛冠在九十年代的孩子头上的名衔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前辈”,又有人说:这是八零后的共同点,只是更加具体的表现出来罢了。
  我们就把独生子女统称为“八零后”好了。
  在老一辈的眼中,八零后们最让他们理解不了的莫过于那种疯狂的追星活动了。记得有一次,一位韩国明星来中国参加节目,很多中国的FANS听说后组织了一大群后援团,跟随着明星整整一天半,直到明星离开走出中国国境线。“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怎么就不能用在追求古代名人的身上呢?”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很多中国家长有了疑问,他们能够有秩序地排在机场门口大喊口号,可以为了演出的门票省吃俭用,甚至可以为了明星的一句话而哭泣,可是这种精神头为什么就是用不到追“老子”,“孔子”,“鲁迅”的身上呢?答案其实很简单。
  八零后的孩子们并没有生活在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下,就好象现在让我们去理解一个“套中人”如何控制了一个小镇几十年?这根本就是无法想象的,甚至是可笑。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确实是可以让人理解,并且产生共鸣的。我们可以说,名人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是一种人性格的养成,因为这些名人的存在,让我们懂得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让我们在他们创造的美好环境中茁壮成长,追随着他们那永存的人格魅力……可是,偶像对于八零后来说确是真实的,他们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有着共同的环境基础,他们之间有着某种独有的默契。
  任何人都不会盲目地追随一个人,虽然“快男”、“超级星光大道”大行其道,偶像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争的主题,可是,如果一个偶像的身上没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或者说他不是经过一番努力,因为实力而被人追随,他是不会永远存在的。我们说,偶像是八零后的希望,是生活中的一缕阳光,能够照亮心灵中的某个角落,使之一同被点亮。
  所以,名人与偶像有很多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八零后们更追随后者而不是追随前者的原因,可是,他们对前者的尊敬是不容质疑的。
  名人,让我们铭记,却不行于颜表;偶像,让我们追随,放飞我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