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与校报这八年


  每当有人说起“学生记者”或者“校报”这两个词,我都会倍感亲切。因为这总是会让我想起大学期间在《集美大学》报的学生记者生涯,让我想起当年那群一起采访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更让我想起对我们学生记者照顾有加的校报编辑部老师们。是的,校报学生记者团成立15周年,我有幸与这个团队、这份报纸相处了八年的时间,实在难得。
  还记得进入校报学生记者团是2002年9月入学的第一天,看到师院食堂门口悬挂的校报学生记者团纳新横幅,一直怀抱记者梦的我没有多想就急冲冲跑去应聘。“面试”我的是两位师姐,让我写以“我的大学”为题写一篇文章,虽然“憋”了三天总算成章,终因没有新意和亮点未予刊登,但师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却让我对这份报纸和这个团队肃然起敬,因为在退回的稿件中,师姐们帮我在稿纸上作了详细的修改,就连错别字也一一纠正,还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
  还记得第一次稿件在校报上刊登变成铅字,虽然只是小小“豆腐块”,但那种激动的感觉难以言表,以至于后来,每每有自己的文章变为铅字,都会将当期报纸收藏保存在书柜上。如今,拿起当年写的《做一个知识雷锋》、《宝船人生》等等稿件,当年党委宣传部和校报编辑部老师帮忙修改指导的场面又历历在目了。
  还记得第一次采访系里的一个活动,没有电脑只能用稿纸写稿,直至深夜一点,发现舍友都已入眠,废纸扔了半纸篓,初稿才有点模样,以至于到如今已养成深夜挑灯写稿的习惯。后来在一位师兄的带领下,从一篇简短新闻稿到院长访谈稿,从参加大型集体采访活动再到一整个版面的初稿统筹,逐步成长。
  前几天,在陈嘉庚纪念馆参与一个校友纪念活动的时候,看到一群学生记者采访校友的场面让我触景生情,于是会上“开小差”,回忆起2003年集美学校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上,我们校报新学生记者集体采访老校友的场面;回忆起2005年《集美校友》创刊85周年活动中,作为校报学生记者团副团长,我搀扶着80多岁高龄的台湾校友林园老先生参加完全程活动并写了一篇人物通讯;回忆起2008年集美大学建校90周年纪念大会期间,作为诚毅学院通讯员参与相关活动采访的场面。
  从一个不懂得写稿的大一新生,到一名校报学生记者,再到校报学生记者团副团长,以及毕业后走上新闻之路,到了报社成为新闻记者,如今又再回到母校从事宣传工作。一路走来,八年的采访,回头望望,采访过多少人,写过多少稿,现在已经数不清也记不得,但学生时代的那些采访场面仍然记忆犹新,仿佛昨天或者上个月刚刚发生过的事,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大学期间,正是校报给予我们这群学生记者一个综合素质锻炼提升的平台,才得以有我们如今的发展。而今,回忆起当年在校报工作的这群学生记者们,许许多多当年校报学生记者如今都有很好的发展,在政府部门、媒体及企事业单位里担任宣传、策划等岗位职务,也确确实实把当年在校报所学用到如今工作之中。在平时短信电话往来交流中,无不期待着寻找一个共同的时间,再回来校报这个温馨的家走一走,看一看。(作者现为诚毅学院党工部宣传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