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我国环境、能源、资源、生态等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如何发挥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是新时期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大学需要从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绿色校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培养广大师生的绿色观念和思维,通过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长效机制等措施,加快建设绿色校园。
建设绿色校园,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抓手之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和主力军,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成效。加强对大学生绿色理念的教育,培养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学校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绿色“试验田”。大学拥有大量的高端科研人才和先进科研设施,是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社会应用天然的 “辐射源”,作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辐射、引领效果显著;大学的教育教学应该充分体现绿色理念,同时以绿色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契机,鼓励产学研结合,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的校园研发和应用,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绿色校园,大学要把绿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绿色理念引领科学研究方向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建立绿色校园建设一把手负责制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大学要对校园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建筑节能提出要求,要重视校园生态环境保护,对污染环境的垃圾、污水进行及时处理与回收,提高校园资源的利用率,提倡“零排放”;其次,大学要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通过课程改造,把绿色观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节约用水、用电等,帮助学生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培养有良好素养的高端人才;第三,大学要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耗材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校园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技术成果产业化,让绿色技术快步走出大学校园,为加速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服务;第四,大学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绿色校园的建设和管理,明确绿色校园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不能局限于分管后勤副校长工作范畴。真正做到绿色校园建设机制的常态化,使大学校园建设成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范社区。
建设绿色校园,大学尤其要注重营造大学绿色人文环境,倡导绿色的大学精神。大学应该是一个有崇高理想的地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德行操手为己任。要在大学生心目中牢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节能环保是公民的责任,节约是现代人的一种教养。培养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尊重的价值观,营造绿色的校园环境是大学领导必须抓的一件大事。
加快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势必还需要建立绿色校园监督评测机制。大学教学课程设置,课题研究方向,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是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要素构成,应该围绕大学绿色教育、科研和校园设施建设等,加强绿色评估和绩效考核,促进绿色校园建设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