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李智睿 王瑛璞)10月18日,我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从2000级到2014级曾在新闻中心担任过学生记者的校友、在校学生记者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记者团10岁生日。党委副书记张树辉出席活动并致词。 纪念大会在 《下一个10年一起来》的纪念视频中开始。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成立于2004年,10年来,先后有近600名学生在这块校园新闻沃土中得到锻炼。经过10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校园新闻实践的基地、记者编辑锻炼成长的摇篮。
2000级马浩亮深情回顾了当年在新闻中心工作的情景,他很高兴看到有一大批新记者的面孔。他说:“感谢新闻中心这个大平台,希望大家始终保持对新闻的兴趣与热情,把记者团这个融洽和谐的大家庭做大做好。”
首任记者团团长、2002级吕其庆带来了两件特殊的纪念物。一件是他当年在校时的记者证,另一件是剪报小册子,粘贴了他在校发表的所有作品。在他的印象中,记者团10年来的变化是采访条件的改进和规模的扩大,不变的则是记者团成员“不妥协、不放弃、经得起折腾、耐得住寂寞”的精神,这也是在勉励现在的学生记者努力完成从“一张白纸进来”到“一本稿子离开”的蜕变。
2003级翟健从当天天桥上的指引路标开始说起,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称赞师弟师妹们把细节做得很到位。同时他也表示了自己“近乡情怯”的感受,相遇不易、相聚更不易,希望大家珍惜缘分。
2010级丁琪说,当年“小团子”们一起工作采访的归属感今天已然变成义无反顾回校的向心力。而她心目中的记者团,是一个无论有多远都可以回家的地方,希望如今有了各自生活轨迹的记者朋友们能够常回来看看。
曾经的记者团成员还分享了当年的采访故事。2001级张丽萍回忆了2003年“非典”时期在校报发表“非典”系列报道的采写过程。她说,对于初学新闻的新记者们来说,有两点非常重要,对外要善于发现线索去报道,对内则要善于挖掘自己的内心,关注当下。“好选题的标准有很多,希望新记者们可以更多地思考,使生活充实起来,真正为了师生的切身利益而鼓与呼。”
2004级任仲林精心总结了 “六个一”:用好每一个平台,珍惜每一位老师,团结每一位团友,保持一种纯真心境,坚守一份新闻责任,保持一种感恩。“作为见证学校历史的群体,一定要具备全面而广阔的视角,始终铭记见贤思齐的古训,与团友们一起进步。”
“冰天雪地采访,熬夜加班写稿,QQ飞信催稿,约稿不成自己写”是记者团记者编辑的真实写照。在带有浓浓怀旧情绪和满满笑点的游戏环节,新老团友们一起回顾了三棵树、刷课活、十二分钟跑、石锅拌饭、万叶亭、校训石、大黄这些属于中青院的独家记忆,一起分享了当年在校园奔波采访的独特感受。“最女汉子奖”“最报喜不报忧奖”等另类颁奖,则引发了大家对当年在记者团并肩奋斗的无限遐想。
据悉,在得知要举办记者团成立10周年纪念会的消息后,各个年级的团员们通过微信群、QQ群等积极出谋划策,很多已经毕业的团员赶来参会,甚至有在国外留学的团员专程回校。正如一名团员所说的,记者团已经成为他们不可磨灭的中青记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在中青院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