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养成
我的感觉是至少有这么几条:第一,你得是一个对于自己之外的事情很有兴趣的人。如果仅仅是喜欢文艺写作,喜欢讲述自己故事的人,很难做好记者。要对别人,要对外界的事物有兴趣倾听和分析的能力。第二,你得是一个能够习惯不断写作的人。很多东西,可能你我大家都...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的作者在导言里写道:“让读者看见。令读者在乎。遵循这两条原则,你将造就出获奖记者。”这句话道出了当今新闻写作的两个重要特征:在人们越来越依赖视觉信息的今天,当看着电视和碟片长大的人们越来越成为主要受众群体的今天,把读者...
新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见习是把新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进入新闻界的开始,是从学界通向业界必不可少的桥梁。各个学校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见习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所有...
注:呼格吉勒图的父母李三仁、尚爱云听到再审结果后与新华社记者汤计含泪相拥。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先后为“呼格案”写了5篇情况反映。随着呼格吉勒图案再审,九年坚持不懈追踪此案,以深入、翔实、准确、权威的调查,最终推动冤案得以昭雪的新华社记者...
——记者职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总结过去十年的新闻生态变化,它可能是:每个人都突然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新闻制作者、广告商、新兴企业和普通人,尤其是之前被称作“受众”的普通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自由。无论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还是“阿拉...
发现力这个概念是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首先提出来的。笔者理解,所谓发现力就是新闻记者善于发现新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判断其意义和价值的能力。应该说,发现力是新闻记者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体现。作为《河北日报》驻邯郸站记者,几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
记者怎么才能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闻信息呢?记者怎样发现新闻?概括起来就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只要多看看,多问问,多想想,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就会在平凡中发现伟大。事实上,许多“鲜活”的新闻,就蕴藏在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只有到生活的激流中,才容易抓...
新闻写作三种境界:盲目写作,心中无数。写作困难,无所适从。摸到门路,经常发表。日前,与几位刚到电视局不久的同行闲聊,他们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写了那么多稿子,也拍了不少新闻,为什么报社一篇也不给登?省台一篇也不给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无法...
在成长过程中,新记者需要面对“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如果对自己定位不准确,或者会因受挫而沮丧自卑,或者因自视甚高而盲目乐观。这就需要对一个记者的成长规律有一些了解。大多数优秀记者的成长轨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破解文体之困路子不...
近些年,我国新闻事业高速发展,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同时对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更为严格的要求。毋庸置疑,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日新月异、色彩斑斓的时代。我们时时在想,置身这样的环境,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究竟如何才能符合...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生前在一次培训讲座时曾说道:“五种人不可当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这句话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也给大家留下无尽的思考和有益的启发。为什么这五种人不可当...
1、优秀的撰稿人视整个世界为他们的新闻实验室和新闻报道构思的仓库。他们一走出办公室就能发现新闻。事实上,他们只要走上街道、开车到商业城或是看电视,他们就能发现可以写作的素材。2、优秀的撰稿人更愿意自己找到新闻线索并把它发展成新闻报道。他们都有一...
有好几个记者,在采访中遭人质问:“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句“政治不正确”的问话,既是笑谈,又精准地映射了中国的现实。其实,“替谁说话”这个问题,的确可以成为一种给记者分类的标准。前段时间,学术期刊《TheChinaQuartely...
新闻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它的关键是体现新闻性,要让一幅新闻图片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又要有很强的新闻性,这就需要很多条件,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四敏”,这就是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努力做到:敏感、敏锐、敏捷、敏慧。一、敏感捕捉新闻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
一、校园宣传工作的特征1.校园宣传工作思想定位明确。校园宣传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定位,它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开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