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记者养成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入行20多年,我开始思考“本领恐慌”

刘璞1974年6月生,江苏南通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96年就职于扬子晚报至今。入行26年来,做过文化记者、财经记者、微博微信小编,先后担任过扬子晚报时政新闻部主任、扬眼编辑中心首席策划官,现为扬子晚报卫健新闻部主任。近几年带领团队策划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屡获各类新闻奖项。“本领恐慌”这个词的出现率,好像越来越高了。面...

传媒评论 2022-11-30

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在路上”,才有最美的风景

【个人简介】吴建勋,男,1975年生。现任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社会民生部主任,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从事新闻采编业务20余年,先后荣获湖州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湖州市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优秀人才等。长期扎根新闻采编一线,主持打造浙江省新闻名专栏2个,在《新闻战线》《传媒评论》等全国重点新闻核心期刊发表业务论文十多篇。曾出版...

传媒评论 2022-11-30

做记者,不止是“青春期的热病”|节日策划

一周前,一篇名为《如果在春天,十个此间》的文章,引发了一个圈层对“校媒黄金时代”的集体追忆。不少新闻人在走向职业的新闻生产之前,都曾有一段做校园记者的岁月。这些日子总被与纯粹、自由、同伴、理想等词相连。也有不少校媒人没有进入新闻行业,但这段经历也并非徒然流过青春,而是留下印记、沁入生活。在校园内办的媒体,往往不会止步于一个实践的园地。...

RUC新闻坊 2022-11-11

一次难忘的计划外采访

我在解放军报社主办的杂志《军事记者》任职期间,实行“编采合一”:在报社坐班是编辑,下部队就是记者。我们下部队采访时,多是带着采访任务下去,或是总结一个单位抓新闻报道的经验,或是对一个驻区记者或部队新闻干事进行专题采访;而在完成任务之余,也偶尔搞一点“副业”,即凭个人兴趣搞一点计划外的采访。不要小看这种计划外采访,它的收获往往超过计划内...

老记说事 2022-11-11

岳双才作品(154)“百优”到“十佳”我这样当记者

2000年11月7日,第一个记者节的前一天,中国石油记协下发《关于表彰首届中国石油“十佳”“百优”新闻工作者的决定》,强调首届“十佳百优”新闻工作者是中国石油记协表彰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新闻战线的最高荣誉,并在记者节当天的《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中国海洋石油报》上,全文刊发表彰决定和“十佳”“百优”新闻工作者名单。与此同时,...

老编辑 2022-11-11

记者的底色是什么?

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形态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所不在、无处不达的互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信息获取便利,也让我们习惯了在电脑和手机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就连记者最习以为常的跑现场都变得不再必要。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就是采访,就是核实。各种监控视频、行车记录仪,甚至是庞大的拍客群体,都为我们找到了不必抵达现场的正当理由。渐渐地,我们发现...

二十大进行时,如何在盛会上提问?

在第一场记者招待会提问前,我了解到从疫情暴发到现在,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变化较多,所以我就想在提问时问一下关于供应链产业链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方面既贴近民生,另一方面与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大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都息息相关,公众比较关注。在代表通道提问时,我提前了解到蓝天救援队的“90后”占比超过70%。所以在设计问题时,我的表述是“我自己了解到...

庖丁解news 2022-10-24

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融媒10年:有变,更有不变

时代有幸,我更有幸。作为一名入职17年的新闻工作者,从纸媒记者转身为融媒体编辑也有多年,工作内容似乎已经驾轻就熟,但面对每天发生的新闻,内心深处仍时常涌动不由自主的冲动,也时刻感受着竞争压力和本领恐慌。迈入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融媒体,创业创新一直是党媒前行的目标。​

传媒评论 2022-10-11

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融媒报道《我们·这十年》:打造共富视觉样本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视觉中心以嘉兴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为契机,策划并实施了2022年度嘉视觉融媒体报道《我们·这十年》,全面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嘉禾大地蝶变跃升、均衡富庶的共富图景。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浙江被选为“模范生”;而在嘉兴,蝶变跃升、富庶...

传媒评论 2022-10-11

一个普通编辑的华丽转身!《新闻姐》如何蜕变成全网粉丝近3000万的“主流大V”

邹雯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城市之声新闻部记者、编辑,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首批A类重点培育新闻账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首个突破千万粉丝大关的个人IP《新闻姐》的主创。从业16年,多次斩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传统媒体加速迭代、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一大批优秀的广播电视报纸的主持人、记者、编辑、评论员等,借助新媒体平台,转型成...

传媒评论 2022-10-11

如何让广电主持人“潮”起来!以获奖作品《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为例

华新闻联播》和《金华新观察》主播。系列短视频《让人羡慕的金华农村“不可能”》获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类短视频专题二等奖和2021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节目奖(新媒体主持)三等奖。依托互联网技术,传统媒体主持人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而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不断在新媒体平台获取影响力,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新型网红主播。前不久,金华广播...

传媒评论 2022-10-11

新闻现场的“边角料”,可能就是下一个爆款!

湖北日报自2019年7月开始常态化运营“湖北日报”抖音号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湖北日报抖音号粉丝数量突破3900万,发布视频1.4万余条,视频总点赞量超过20亿次。湖北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议题领域广泛,其中爆款短视频有什么特征呢?本文选取湖北日报抖音号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播放量“1亿+”的爆款短视频作为研究...

新闻前哨 2022-09-23

5年报道一件事,如何做到“不炒剩饭”

2017年秋,花湖机场开工。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10月至2022年6月期间,湖北日报先后推出有关货运枢纽机场的报道超过250篇,新媒体产品300多件。参与报道的记者还推出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筑路苍穹——中国首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纪实》,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虽然有对花湖机场的充分了解及报道经验基础,但在今年5月中旬,距离机...

新闻前哨 2022-09-23

青记观察丨记者要善于从网上“挖”题

互联网的即时便捷重塑了传统的新闻采编生产过程,一方面,信函、热线、来访等传统新闻报料渠道不再是编辑部新闻线索的主要获取途径;另一方面,社会和受众的需求使得新闻生产的时间、采访写作的节奏愈发紧张,“又快又准”成为对记者的要求之一。此时,从网上发现隐藏的新闻信息,成为记者的必备技能。一是练好“新闻嗅觉”,从官方发布的信息中捕捉线索。记者要...

现场采访永不过时

来常听在职的记者朋友议论: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有电话、微信提供信息,有百度、头条搜索国内外实例,有海量照片、视频提供实物、实景,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到现场采访了,记者可以轻轻松松坐在家里,只凭手机、电脑就可以高质量完成采访任务了。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错误、很危险的想法!网络时代尽管信息发达,传播迅速,为采访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但它决...

老记说事 2022-09-23

记者为何一定要到现场采访?

记者为何一定要到现场采访?戴丽岩在网络时代,记者为何一定要到现场采访呢?我的看法是:第一,记者现场观察可以获取直接感受,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新闻采访更是如此。无论是采访新闻人物,还是采访新闻事件,对人、对事、对物、对现场环境的直接观察,有时会使记者“触景生情”,获得真切的具象的感受,得到真实、生动的新闻写...

老记说事 2022-09-23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全媒体时代新闻小白进化记

李静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新甘肃客户端记者,参与报道“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多件作品获得甘肃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学习强国”甘肃学习平台选送《大河巨变》在“我爱我的祖国”微视频、摄影作品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多次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党史学习教育”“记者再走长征路”等大型...

传媒评论 2022-08-26 49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从教师到记者,从县台、市台到省台,10年来,她先后获得浙江新闻奖一、二等奖

周霞,浙江磐安人。浙江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2013年入职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从事记者工作。《从神秘古城到世界遗产——访良渚考古团队核心成员王宁远》《杭州自来水异味溯源追踪》等作品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15个年头。师范院校毕业的我,做过教师,做过主持人,转型为记者也已经有10年了。从县台到市台,再到省台,从...

传媒评论 2022-08-11 67

奔跑是记者生命的标记

茅庐的我感到羡慕。那时我从事的关于工业的报道,还留着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刻板的痕迹,往往采访完一个单位,离开时我还没搞清要写些什么,心里没底。在老记者的耳提面命下,直到第二年,我终于也能写出一些登上头版头条的作品,37年的新闻职业生涯,我一直奔跑在“工、农、商”领域。我充分体味到,一个职业的新闻记者,就如同马拉松长跑,需要耐力、体力,更需...

新传播智库 2022-06-29 51

做伟大时代的记录者|笔底波澜铸精品

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曾寄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丽水率先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实践和成果。新华社刊发讲话全文后,我惊喜地发现:习总书记用了102个字专门点赞丽水!我仔细研读...

传媒评论 2022-06-29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