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养成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着思维融合、技术应用等新难题,广大新闻记者须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为自己的转型提供支撑。具体而言,新闻记者要从提升媒体融合意识、增强新闻捕捉能力、发展驾驭网络语言能力、提升新媒体技术素养、整合不同媒介资源以及创新新闻运营模式等方面应对融媒体时代下采编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型媒体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状态。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竞争压力。报社记者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做好采编工作,从而适应新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具体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对报社记者采编能力的新要求以及融媒体视域下提高报社记者采编能力的主要策略。
俗话说得好:“写不了新闻头条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新闻头条是沙土里的金子,如何去伪存真、沙里澄金呢?这需要记者要有善于发现的新闻眼、高强度运转的新闻脑、敏锐的新闻鼻、跑得快的新闻腿,还要有扎实的新闻功底做支撑。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深刻体现。《山西工人报》于1984年创刊,创刊30多年来,一直践行“为工会工作服务...
恰逢下课时间,走出教室后,站在人流涌动的校道上,我掏出手机,此时,“性格内向少言的人适合当记者么?”这条选题直击心灵,仿佛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质问我自己。历来,我都有被贴上各种“高冷”、“性格内向”的标签。正如迷路时,我宁愿埋头捣腾地图软件,也不...
医生是给人治病的,记者是给社会治病的。娱乐至死的后真相时代,真人秀会兴旺,但是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风是绝不会过时。做记者,要对得起自己的饭碗。一个好新闻记者需要有一批高质量的大稿、特稿、调查报道来确定你的—“江湖地位”。...
随着5G、AI、AR、VR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在技术的迭代、升级、革新、采纳和运用中逐渐走向深入,助力智媒时代到来。新闻记者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群体,承担着追求超越和突破前行的社会使命。在今天这个以“快”为表征的时代,媒介的进化节奏尤其如此。移动互联网、媒体融合的潮流本就让人应接不暇,一个全新的智媒时代又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在话语制度主义视角下,记者角色是新闻业认同的话语表达和实现。本文以“记者角色过程模型”的四个核心概念为线索,梳理过去半个多世纪国外新闻学界有关记者规范、认知、实践和叙事角色的研究,勾勒了一幅普适性和在地性、延续与变迁并存的新闻文化图景,展现了记者在创建、维系、协商、重塑新闻业认同方面的能动性。未来研究可以循着既有的理论进路展开,持续推...
点进来的时候是否带着疑惑,中国哪个地方会盛产名记者呢,名记者又不是土特产会有盛产的概念吗?如果真有,会是高考大省河南吗,是领跑全国GDP的上北深广吗,还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带着同样的好奇与疑惑,我们接着往下读。其实,写的时候有点茫然和无措,心...
提到战地记者,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对于全世界的受众而言,战地新闻报道是了解动荡区域情况的重要渠道;而对于当地平民来说,战地记者提供的是关于周遭环境的宝贵信息。巴基斯坦西北边陲曾经几乎是一片新闻“荒漠”,仅有的电台并不关注社会问题。直到...
去年年初,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入兖矿集团新闻中心工作。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想,“新人到岗也需要三板斧”。于是,我像猫抓老鼠一样,一直在观望、等待,期待着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新闻线索早日出现。理想很丰满,可现实总是很骨感。兖矿集团新闻中心可谓人...
王海燕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新闻学、媒体融合和创新研究、国际新闻传播、媒体与性别研究。出版英文专著TheTransformationofInvestigativeJournalisminChina,在Journa...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到11月8日,我们又要拥抱记者节了,而今年是第20个记者节。当年喜迎第一个记者节的欢呼雀跃之镜像犹在眼前。我也在人民日报社做记者30年后,来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院长,从事培养记者的新闻教育工作,开启新的事业,承担新的使...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很多媒体人在热点事件报道中的欠佳表现,国内多家媒体的新闻报道,受到了公众质疑。有人就此呼吁,中国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乃至专家型记者的老话题,又摆在了各种讨论的新桌面上。一直以来,对记者行业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记者是“杂...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殷切期待,也是记者的光荣职责。讲好新闻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价值导向,是作为新闻媒体人的使命。好故事要顺应时代要求,响应政策需求;好故事要以真实为底色,以党性为原则;好故事要以细节感人,以真情动人。新闻记者要增强“四力”,锻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全面武装自己,...
7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叙利亚记者朱雪松冒着危险,用手机近距离记录下了以色列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进行空袭、叙利亚防空系统启动拦截的画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记者走出国门(《传媒茶话会》试图统计出一份准确的中国战地记者人数表,但由于不确定...
等通稿是没有前途的在媒体融合的战场上,每天都有这种新的挑战。以前的记者,面对的是写独家稿件的焦虑;以前的编辑,面对的是版面选稿的焦虑。现在的记者,面对的是呈现方式多样化的焦虑;现在的编辑,面对的是如何提升点击率、阅读量的焦虑。经营系统的同志们,面对的困难也不少,我们写的活动策划方案,是不是比社会上的企业更出新出彩?我们执行的现场活动,...
人民日报社国内分社记者常年坚守在采访一线,他们深入基层采访,努力改进文风,不断增强“四力”,用真情采写出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的新闻佳作。本期邀请其中的三位年轻记者,谈谈他们在基层采访中的所见所思所得,以飨同仁。?
为什么中国大学培养不出顶级记者?来自媒体的灵魂质问。大部分大学里的新闻专业理论气味重,绝大部分老师仿佛读PPT的机器,很少能有老师带着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因为老师自己都没有媒体实践经验,大多论文至上、夸夸其谈!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理论兴趣不高...
原标题:在见微知著中发现新闻,在阅读中收获成长——小记者“与编辑作家面对面”活动侧记10月18日,百名小记者参加由梅州日报社举办的“与编辑作家面对面”的活动。活动现场,小记者们不仅学习掌握了新闻写作和采访的基本技巧,聆听了儿童诗作家、五华县作协主席缪德良和梅州知名作家葛成石关于读书的精彩讲座,还获得两位作家捐赠的图书。文字记者指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