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厦门大学报》第1436期

本期导读

第01版:要闻

0

本版摘要

厦门大学召开主题教育总结大会,总结近五个月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的工作成效。张荣书记指出,学校党委坚持“五项重点措施”一体推进、贯穿始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彰显责任,在五个方面取得了具体目标。张荣强调,全校党员干部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坚持实践实干实效的标准导向,增强为长远发展谋划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利长远补短板促发展的实事好事。 以上摘要概括了厦门大学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内容和成果。
《厦门大学报》

第02版:综合新闻

0

本版摘要

厦门大学举行新教职工入职典礼,校党委书记张荣和校长张宗益代表学校欢迎新教职工加入。新教职工在入职纪念簿上签名,并在两位“引导师”带领下,沿着红地毯走向主会场。张荣和张宗益为新教职工佩戴校徽,并赠送书籍。修鹏代表新教职工发言,表示将以勤为桨,不断提升自我,关心学生,不断创新,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及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学校期待教师队伍的成长,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厦门大学报》

第03版:综合新闻

0

本版摘要

9月7日至9日,校领导走访慰问校级老领导、中科院院士、资深教授、青年教师以及幼儿园、小学,向他们致以节日祝福。老领导们对学校的关心牵挂表达感谢,表示将继续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以上内容摘自宣传部发布的文章。 补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化。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新闻报道或直接联系宣传部获取。
《厦门大学报》

第04版:学术

0

本版摘要

摘要:电化学原位液相透射电镜系统成功用于锂硫电池电荷储存聚集反应机制的研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锂硫电池中独特的界面反应机制,通过原子尺度动态实时观测和研究,证实了活性中心与LiPSs之间的长程相互作用导致界面分子聚集体的形成以及电极界面的集体电子转移。这一发现为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和体系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新的角度,有望促进高比能、高功率、快充锂硫电池的发展。 关键词:电化学原位液相透射电镜,锂硫电池,电荷储存聚集反应,金属纳米团簇活性中心,集体电子转移。
《厦门大学报》

第05版:读图时代

0

本版摘要

厦门大学迎来新一批本科和研究生新生,人数达5594名和7835名,新朋友赴约的讯息让厦园再次热闹起来。 厦门日报记者林铭鸿报道,今年厦大迎来了一批新朋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洋溢着青春朝气,共同开启了一段筑梦厦园的全新旅程。 文章介绍了新生的到来给厦园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学校对新生们的热烈欢迎和期待。 第二篇文章:首图摄影:厦门日报记者林铭鸿 厦门大学校园内,新生们纷纷走进校园,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走进了这个充满活力和梦想的地方。校园内,新生们互相打招呼,互相交流,一起探索这个新的世界。 这些新生的到来,不仅给校园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也纷纷表示,将竭尽全力为新生们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新生的到来给厦门大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未来,也给校园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厦门大学报》

第06版:南强史话

0

本版摘要

这两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厦门大学大南新村的历史和建筑风格。第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南新村的地产情况、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第二篇文章则主要讲述了大南新村的故事和经历。文章中提到,大南新村是由华侨兴业公司兴建的别墅群,与厦大的“祖厝”群贤楼群同时期建成。大南新村大体上是石木结构,显示为独特的中西合璧格局,曾经的大南路1号是学校最老资格的校门——大南校门。大南新村是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场所,也是海外校友和游客的聚集地。 关键词:厦门大学;大南新村;华侨兴业公司;历史背景;中西合璧;校友和游客。
《厦门大学报》

第07版:南强史话

0

本版摘要

以上两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大南新村的历史和建筑风格。大南新村是厦门大学校本部的一部分,建于1920年代初至1930年代中期,由华侨兴业公司兴建,与厦大的“祖厝”群贤楼群同时期。大南新村由7栋独立的别墅组成,现存6栋,大体上是石木结构,显示为独特的中西合璧格局。大南新村曾经是厦门大学教职员工和家属的居住区,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厦门大学报》

第08版:波艇

0

本版摘要

以上文章主要讲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作为教育之本,他们的付出和责任,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使命。文章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保护,以及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文章也呼吁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做出贡献。
《厦门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