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不是花开日,却是金菊盛开时。只是不小心,误入了满园的菊花深处。
喜欢花,却不怎么懂赏花,能够记住的花名也所甚寥寥;喜欢菊花,但并非因为诗人的赞美。菊之品,于我,只是很朴素的感怀。记忆中,菊花就是乡亲们常用来泡药酒的一种黄花。我先前单知道菊花是黄的,却不想菊花还有红的、白的、紫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姥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采很多菊花来泡酒,姥姥曾告诉过我:“菊花泡酒,没病没扰”。那时我只知道姥姥犯有头痛病,每天晚上我都会被姥姥轻微的呻吟惊醒,我那时不敢出声,害怕姥姥会死掉,就像烤红薯给我吃的邻家二姥爷那样,在竹篾的床板上滚着滚着就埋到土堆里面去了,土堆很像二姥爷跟我烤红薯时挖的泥灶。后来,我去找二姥爷烤红薯,姥姥告诉我二姥爷死了,我问姥姥:“死了会怎么样”,姥姥说:“死了就找不到了”。
有一天晚上,姥姥疼的特别厉害,我记起了姥姥那句话:“菊花泡酒,没病没扰”。于是我给姥姥端来了一杯黄黄的菊花酒,那晚,很少笑的姥姥笑了。以后的晚上我再也没有听到姥姥的呻吟,我问姥姥,姥姥抚摸着我的头告诉我:“喝了菊花酒头就不疼了”。我很高兴,因为姥姥头不疼了就不会死掉了。
可姥姥还是埋进了那样的土堆里。我记得,那时屋前屋后遍地都是金黄黄的菊花,只是姥姥不再采菊花泡治头疼的酒了……
眼前是一大片姹紫嫣红的菊花,还有各种用菊花装扮成的“孔雀”、“蝴蝶”、“龙”……我在漫无目的地走时,突然有一个小男孩叫了我声“哥哥”,欣喜之余,忘了感谢那个可爱的男孩给了我一份绿色的心情。在用菊花装扮成的叫作“桩笆龙祭母”的模型前,有一对母子正在看模型的介绍,母亲正指着木牌,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着儿子读,稚气未脱的儿子一板一眼的在跟着念。
“桩笆龙祭母”的传说是我国古代五大传说之一,讲的是晋朝时有一对母子,儿子因误食火龙果而干咳难耐,遂跑到湖里喝水,结果变成了一条蛟龙。母亲赶来后发现儿子不见了,于是以为是这条蛟龙吃了她的儿子,便拿起扁担把蛟龙的尾巴砍短了,母亲随后因悲伤过度而死,后来这条蛟龙每年都会回家祭奠母亲。虚构的故事,感人的情怀,我倒宁愿相信故事是真实的。
不远,亭子里有人在拉着二胡,曲子是很老的歌曲《感恩的心》。听着听着,我仿佛又看到了大片大片金黄黄的菊花,不知什么时候双眼已经模糊。
-
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