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吊诡,我父亲做过好多年的郴州人,我一出生就成了衡阳人———我们县从郴州划到了衡阳,这样我现在才有资格来写这篇文章。
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怕别人不知道我们那个小县城,所以我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律说是衡阳人。碰上有少数地理学得不好的,只要我补充四个字:南岳衡山,他们均会报以一个赞赏的“哦”字。
我们县城小,去北方学校的火车都要去衡阳站乘车,衡阳成为我奔向远方的起点。那年,我一个人背起行囊,踏上北上的列车。谁不说家乡好,谁不道故乡美?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秀美山川,还有那股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衡阳人最为自豪骄傲所在。
衡山是衡阳一张世人皆知的名片,很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攀爬。所以在与别人聊天的时候,总是少了很多共鸣。倒是我那些外省的朋友、同学对我来普及衡山知识,甚是汗颜。于是,我和友人约定,某年某月一定要在祝融峰上观日出。
四年前,我还在北方读书,年底的那场大火举国震惊:二十名消防官兵遇难,十六人受伤。家乡人民在阴霾的雨天里,为英烈哀悼、送行。我在遥远的中原大地,为英雄垂泪。是的,北雁南飞之地,从来就不乏英勇壮烈之士。高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用斧子砍开封建门窗,跟从毛泽东为劳苦大众寻找光明。这位夏府少爷,憎恶祖父与北洋军阀吴佩孚来往,将吴送来挂在墙上的条幅撕得粉碎。这位革命先驱就义时才二十八岁,壮哉!
抗战胜利的前一年,日寇十几万大军围攻衡阳,我抗日将士伤亡九万余人,与日寇喋血苦战近五十天,歼敌六万有余,挫败了日方七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粱美梦,打出了国威和中华民族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气节。英勇的衡阳人民为抢挖工事,运送弹药,牺牲数千人人。千年古城夷为平地,最终失守。湘江,我们的母亲河,见证了“抗战胜利纪念城”的衡阳人民保家卫国、敢于牺牲的精神。
湘江的水,穿城而过,滋养着两岸的人民。湘江的水,奔流不息,和着石鼓书院的琅琅书声。她记忆和见证着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又建设一方水土。游学于外的我,回家的时间虽然很少,但还是会抽空常家乡看看。我是她手里的放出去的风筝,无论飞多远,心还是和家乡连在一起。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