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江苏师范大学报》 - 第381期

学术资讯

  施雅风院士谈中国第四季冰川与环境变化
  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寒旱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施雅风教授在8#楼J103教室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第四季冰川与环境变化》的报告。本次活动由科技处、城环学院、科文学院主办,来自城环学院、科文学院的广大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韩宝平副校长莅临现场并作了讲话。
  谢颖超谈如何学好数学
  为深入开展“学习道德楷模,立志成长成才”活动,加强数学科学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11月7日下午,“全国模范教师”谢颖超教授在8号楼100C为数学科学学院学生作了一场关于“如何学好数学”的报告。
  朱必才教授谈师德建设
  11月7日下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江苏省师德模范、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名师奖获得者、徐州市劳动模范、徐州市政协委员,遗传学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朱必才教授在科文学院多功能报告厅作了一场关于师德建设的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科文学院党委书记程大中主持,科文学院领导以及各部门主任、全体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李昌集教授“敬文讲坛”谈图书馆建设
  10月24日下午,“敬文讲坛”的首场讲座《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保障和支撑功能》在敬文报告厅举行,本场讲座由徐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昌集老师主讲,图书馆馆长高中华教授主持。
  “敬文讲坛”是图书馆打造的高水平学术论坛,旨在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讲座,增进学者、读者、馆员之间的交流,提高馆员与读者的人文素养,转变馆员的服务理念。图书馆也希望以此为契机,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参与,以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文化建设功能。
  张厚英“敬文讲坛”谈科普
  11月15日下午,曾任中国科学院技术局局长、应用研究与发展局局长、科学院空间中心和空间总体部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总指挥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张厚英研究员应邀莅临“敬文讲坛”,作了题为《载人航天与应用》的专题讲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师生、校其他部门的领导与师生、图书馆领导及部分馆员等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图书馆馆长高中华教授主持。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周末学术论坛精彩纷呈
  11月11日,省内外多位著名专家应邀为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师生作报告。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职评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庆柱教授作了《中国早期历史的三大起源问题》报告;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苏州市历史学会会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国平教授作了《漫谈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报告;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范金民教授作了《明清江南进士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汤惠生教授作了《钻孔与通天———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解读》的报告。
  上海师大博士团来校讲学
  11月17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团来我校举行学术报告会。教科院段作章院长对博士团的成员作了简单的介绍。首先进行学术报告的是张立新博士,她讲学的主题是台湾见闻漫谈。在讲学的中间,她为同学们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讲解了台湾的风情、教育、经济状况等各方面。接着进行讲学的是蒋永贵博士,他的主题是科学课程本土化发展及前瞻———兼谈浙江实施经验。蒋博士具体讲解了科学课程改革的若干背景,西方国家科学课程改革趋势和国内综合科学教程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随后是曹建召博士讲解语文教育科学化趋向这一主题。最后进行讲学的是孙俊才博士,她讲学的主题为从情感创造的角度谈新课程情感目标。她主要从情感创造何以可能、何以必要和情感创造的心理过程和教学实现途径这三方面进行了讲解。
  南师大博士团来我校讲学
  10月28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团在八号楼100D举办了一场心理讲座。本次讲座由宋晓东、陈欣、任亚辉和杨文登四位博士主讲。
  宋晓东博士讲学的主题是本土心理学,宋博士具体阐述了选择该课题的理由和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等问题。接着陈欣博士针对实验社会心理学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作了讲解,论述了从众心理、自我实现预言、认识不协调理论、集体陷阱和框架效应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现场激烈的互动环节之后,任博士和杨博士也都讲述了超人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和常识心理学的关联。
  陈延斌教授参加全国“社会公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11月11日至12日,法政学院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延斌教授参加了全国“社会公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的100余名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我国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交流研讨。陈延斌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养成训练:未成年人公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的发言。
  周棉教授参加庆祝中加建交35周年“中国学术周”活动
  我校专门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学科负责人、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棉教授应加拿大拉瓦尔大学之邀,于10月10日至17日参加了该校为庆祝中加建交35周年所举办的“中国学术周”活动。周棉教授作了题为《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其影响》的一小时演讲,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朱存明教授应邀参加“中国汉文化旅游同盟缔结仪式暨汉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会”
  10月28日,徐州市在市内文化城乐府演艺宫举行了“中国汉文化旅游同盟缔结仪式暨汉文化旅游发展研讨会”。我校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朱存明教授应邀参加会议并首先以《汉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题作了报告。此前,朱存明教授已经受聘为组委会顾问并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和设计,为宣传我校汉文化研究、推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六届校园文化读书节之名师讲堂”讲座举行
  11月15日晚,我校校园文化读书节之名师讲堂首场讲座在17#104室展开。此次讲座由文学院编辑学副教授张淑美主讲,讲座围绕编辑学展开。张淑美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文学理念。
  电视教材《聋人手语900句》开拍
  国内第一部以中国手语为蓝本的电视教材《聋人手语900句》“十一”期间顺利开拍。《聋人手语900句》是信息传播学院陈琳教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预期成果之一。该教材的文字稿本由全国知名聋教育专家,徐州市教育局专职研究员、我校兼职教授赵锡安老师创作,内容涉及到聋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经过紧张的拍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后期制作。该教材制作完成后,将分为DVD版本和VCD版本在全国公开发行。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出版
  日前,科技处处长蔡国春研究员的专著《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报据罗金增赵永前来恩刘晶杨华王慧陈洁胡永斌李微等来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