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502期

新闻调查——求职招聘面面观

●雷伟军/文 王舒人/图  

 
  又是一年毕业生找工作、用人单位揽人才的季节。本月,多家企业前来我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特别是15日,华侨大学2008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李回咤体育馆举行,1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双向选择之下,用人单位希望招到怎样的人才?毕业生又期望找到怎样的职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的性质不同、岗位差异,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也有所差别。如专业性强的岗位比较看重毕业生的专业实践经历,管理岗位就比较看重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而对毕业生的学习成绩,无论什么岗位,用人单位都比较看重,尽管成绩与能力不能划等号在用人单位已是共识。同时记者在采访多家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后发现,毕业生的思想品质、团队精神、个人综合素质等因素已成为每一个用人单位在寻觅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时的基本要求。这也与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所做的《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基本相符。
  多家举行专场招聘的用人单位都对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职业能力测试,借此为找到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人才提供判断依据,这也是记者在调查中的发现之一。而且所采访的招聘单位负责人几乎都强调同一个问题——毕业生的心态,因为这是他们以往录用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或太过理想,或急于拿到较高薪水,或急于达到某个职位等,相反却忽略了这些都需要通过基础的工作努力才能获得。因此,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能调整心态,沉下心来,踏实地把事情做好。泉州富力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就表示,毕业生培养踏实肯干肯学的职业精神很重要。
  什么因素决定了用人单位是否录用一名毕业生呢?福建宝鑫金业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胡莉莉表示,一个有谦卑态度、有思想、有责任感的毕业生都是可以接纳的人才。她同时特别指出,毕业生在求职时存在着明显的自信心不足现象。连续四年来我校招聘毕业生的冠捷集团宁波有限公司研发处李中民先生非常认可华大毕业生的稳定性、学习能力强的优点,他说企业需要的是那些能够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人才。而上海满誉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百鹏则对毕业生能不能真正投入工作表示担心,但他同时表示选择是双向的,企业也会在待遇、管理等方面创造条件,使毕业生能真正用心做事,并能长期留住。
  薪水一直是毕业生找工作中的一个敏感话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颁布的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规定,用人单位在招聘信息中禁止使用“月薪面议”字样。但记者在供需见面会现场发现,用人单位明确写明月薪的还是少数,多数或者省略,或仍写“面议”。对薪水问题,用人单位表示这很现实,无需掩饰,但在被询问时都说得较模糊。安踏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陆仁兴说:“毕业生太看重薪水是不明智的,相反要多考虑企业能为自己的成长带来什么。” 

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与华大毕业生交流


毕业生期望找到什么样的职位?

    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对自己走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多数毕业生都比较看重。商学院2004级金融专业吕娟同学说,开始找工作阶段对单位的要求会高一些,自己会比较看重企业的知名度,如果不能如愿,随着时间和实际情况变化,就会降低要求,调整到更现实的状态。与她同宿舍的同学都是这样的心态。材料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罗陈娟老师称,当前阶段许多毕业生对工作期望值还是比较高,或对中小企业看不上,或对地区要求很高,或认为现在签约过早,期待更好的单位,呈现出“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对心目中的理想职位,记者采访的十多位毕业生都将具有好的发展前景作为首选,其次才考虑地域、薪水、个人兴趣等因素。在地域选择上,大多要求地理位置不能太偏,或者就限定在自己的家乡及附近地区。对月薪要求,毕业生都考虑到了地域消费水平差异的因素,研究生算及求学成本一般要求3000元左右,本科生要求1200-2000元不等,甚至在工作前期只要求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可以了。
  毕业生求职,除网上投简历外,找工作的主渠道还是参加招聘会。一般而言,毕业生自我感觉都不错,但在招聘现场感受后都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材料学院2004级生物工程专业谢向前同学参加几场招聘会后,发现自己竞争意识薄弱,于是注意改进,加强自信心的同时积极与招聘人员交流,日前他已顺利签约。工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刘同学也深有感触,他说自己第一次参加招聘会面试时很紧张,后来就沉稳多了。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许多毕业生为找到理想的工作,多把握一些机会,采取了考公务员、考证、找工作等“多条腿”走路的策略,到时再择优决定。
  谈及学校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大多毕业生都给予肯定,也都提及了学校地理位置因素增加求职成本的问题,希望学校就业部门能在引进招聘企业上加大力度,不要仅限于闽南地区,走出去到外省引进一些知名的企业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同时希望学校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华大,了解华大学生的素质。


就业指导部门:调整心态 主动求职

    针对毕业生找工作中呈现出来的情况,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李莹老师给予了回应。
  对毕业生目前暴露出来的“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李莹老师表示理解,但同时建议毕业生心态应更理性一些,不要错过目前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对毕业生希望学校加大引进招聘企业单位力度的问题,李老师表示,现实条件所限,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因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也有一个招聘成本问题。她认为找工作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个人,不能守株待兔,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条件,广撒网才能捕到适合自己的鱼。李莹希望毕业生不要过于看重地域,西部地区的生源可以多了解一些国家对大学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奖励政策。
  她同时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三条建议:第一,调整心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要企图找到百分百满意的工作,只要职位符合自己的兴趣,甚至不讨厌都可以接受,等真正去做之后,积累了经验,职业方向或许也更明确了。第二,发挥主动性,积极找工作。不能有依赖学校、学院、家长的思想,找工作关键在自己。求职中,毕业生没有层次高低之分,个人素质体现在自己的面试表现中。第三,培养个人就业竞争力。前期准备与求职成功密切相关,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从低年级就应开始。同学们可在低年级时就了解自己的专业需求,确定职业目标,学好专业知识,这样毕业时求职更有针对性。此外要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多参加学校的各种比赛培养自己的自信力,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自己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等;还可以有意识地到招聘会去感受一下,参加学校举办的模拟招聘等活动,提前了解就业状况。
  找工作是双向选择,一个意向的达成,不仅仅是毕业生的问题,李老师同时表示用人单位也需要尽可能为毕业生创造好的条件,这样才能留住自己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