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 第803期

无悔的选择


  2006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村官”;这一年,让我感受到了真真正正的成长。
  我工作和生活的水峪嘴村是一个静谧的村庄,有蜿蜒起伏的妙峰山,也有曲折延伸的永定河,这里果园飘香,花草芬芳,别有一番山野的风情。
  选择来到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自己的信念,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喜欢农民的质朴和农村纯净的天空,希望用我学到知识来回报农村。二是父母的支持,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热爱自己的辛苦耕作的土地,鼓励我去到农村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水峪嘴村工作已经8个多月了,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刚到这里不久,我发现水峪嘴村的领导干部干的事情多,为百姓着想多,但是所做的宣传比较少,很多信息、工程,村民知道的比较晚,这既影响了村里工作的透明度,又不利于提高村民参与村务工作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创 办 了《水峪嘴报》。我们每个月出版一期,然后分发到各家各户,尽量做到真实、及时、有效。《水峪嘴报》出版后,得到了村民极大的关注,第一期刚出来不久,就有村民来办公室询问第二期何时出版,建议我们一定要长期办下去,有的村民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时间村民们谈论的话题都集中到了这张小小的报纸上。现在,《水峪嘴报》已经成为水峪嘴村的一个亮点,在村委会的报刊架上,摆放的是村里自己的报纸。
  我学的专业是法律,原本以为在农村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没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在村里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来到水峪嘴村后,在村领导的带领下,我参加了一些纠纷调解,并帮助村民写起诉状,解答村民的疑问,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也积极地进行普法宣传,宣传 《土地法》、《承包法》、《农村委员会组织法》等与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在面对农村许多实际问题时,我的应对能力还很有限。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学习了更多的法律知识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村民。
  2006年,国家进行了全国性的农业普查,我也积极投身于摸底普查、住户抄录等具体工作之中。通过这次农业普查,我和村民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村里大多数家庭我都去过,我很愿意和村民谈心,他们也很愿意和我交流,我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受老百姓欢迎和认可的。
  门头沟区一共有近 100名大学生“村官”,为了加强“村官”之间的联系,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和娱乐的平台,在区人事局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大学生村助理联谊会,旨在激发村助理的工作热情,开拓工作思路,充分调动村助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门头沟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大学生村助理联谊会的总会长,妙峰山分会的分会长,这对我来讲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作为会长,我须与全体会员一起,尽心竭力开展工作,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多做贡献。
  2006年底,我获得了本村“五个好”党员荣誉称号,我很高兴能够获得这一殊荣,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今年3月,我接受了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栏目和《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我觉得,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助理,我们有义务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告诉大家,消除大家对农村的误解,更全面地了解农村,这样才能把农村建设好。
  我相信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华儿女都应关心中国农村的发展,为中国农村的明天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