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化在校园
即使我以陌生人的姿态离开铺子走了很远但这已问候了对方的心情寒暄了当日的天气更欣赏了彼此交流的热烈亢奋无论名号无论几块钱的菜价我们平静地交易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笔买卖他卖出白菜的淳朴我买进白菜的简单———选自严如业《后门菜铺的老板》12月2日晚上8时30分,由我院文化艺术管理系主办,文化艺术管理系团总支学生会、2004级文管班承办,学院诗影文学社协办的“严如业现代诗歌朗诵会”在文管系六楼阶梯教室成功举办。学院部分领导、文管系全体师生共计两百余人观看、聆听了此次诗歌朗诵会,乌鲁木齐西麓琴社和一些媒体也前来助阵。
严如业是2004级文化艺术管理班的副班长,他非常热爱现代诗歌,入校以来在课余时间一直坚持并尝试现代诗歌的写作,现已完成300余首。毕业在即,举办此次诗歌朗诵会,他十分感慨。朗诵会上,来自全院不同专业的17名同学朗诵了《妈妈巨大的手》、《城市印象》、《后门菜铺的老板》等15首他的作品。
对于这次诗歌朗诵会,有人说“它推动了校园诗歌创作”,有人说“它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欣赏水平”,有人说“诗歌有些忧郁低沉”,有人说……,来看大家具体怎么说的吧。
文学文管教研室主任马峰老师:校园文化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严如业同学能突破我院传统的演艺形式,对文化艺术进行了创新和提升。他通过敏锐的洞察力,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了解读和反思。写诗看似简单实则难。严如业的300多首诗是平常各个方面的积累,希望大家也能像他一样,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不要过多的埋怨社会和生活,要给自己定好位,踏踏实实地学习,这样才能把专业的精髓挖掘出来,把高层次的素质和潜力发挥出来。
文化艺术管理系辅导员余志刚老师:严如业同学的诗歌朗诵会开了我系个人文学作品专场的先河,给后面的同学带了一个好头。通过他的诗歌,我们能看出他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全面。但是希望他不要只停留在过多的思考之上,更应该以实际的行动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同时也希望其他同学在学习了四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体验后,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对专业和特长进行大胆展示。
严如业现代诗歌朗诵会的主持人、策划人、诗歌朗诵者、前任文化艺术管理系学生会主席刘君君:举办个人诗歌作品朗诵会在我们文管系还是首例,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文化管理专业学习的一种创新。他的诗歌主要体现出了对自己平凡生活的阐释,对人生如戏的坦然,对情感真挚的把握,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但应该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逐渐跳出自己的“圈”,更多关注社会、关注群体、关注人性,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更深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去体验情感,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影响和启示更多的人。
《城市的灵魂》朗诵者刘兵:严如业的诗歌朗诵会对校园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也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欣赏水平,但是我建议他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多追求一些乐观和富有生命力的风格。
严如业是一个集成熟、稳重、善良、热情、耐心为一体的人。他和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我们每天“严哥”、“严哥”的叫来喊去。他又是一个很谦逊的人,在诗歌朗诵会举办之前、之中、之后,对领导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谢个不停。在听完大家对他诗歌的评价之后,他说:“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这次诗歌朗诵会为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使我得到了锻炼。老师和同学对我提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后我会不断努力弥补,使自己得到更高的提升。”
严如业这四年的诗我读过很多,从中我感受到了他对诗歌的由衷热爱与执着追求。如果把他定位在一个诗人的位置上,他就是一个关注内心的诗人,他从自我的心灵出发,大胆审视自己和世界,有时看似沉闷消极,其实是对社会充满善意。他的诗用沉思的气质和独白的语气,对社会和人生哲理进行思考,对友情、爱情进行铭记,对时事风云进行关注。他的诗还都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真诚而不虚饰,同一些浮华矫情的诗歌划清了界限。虽然在写作技艺上他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感受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才华。
就这次诗歌朗诵会而言,严如业的诗激发了大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同。这一成果的取得,是我院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个人特长相结合的结果。我们相信,严如业经过不懈努力,一定会在文化旅程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大胆探索,不拘一格地把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寻找展示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