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魂断蓝桥》的悲剧美
《魂断蓝桥》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好莱坞战争题材的爱情故事片,高雅脱俗且哀婉动人。
一战期间,正值空袭,罗伊上尉在滑铁卢桥上偶遇芭蕾舞女演员玛拉,两人一见钟情。后来去教堂举行婚礼却因错过法律所规定的婚礼时间,两人无法成婚。这是不幸的开始:罗伊当晚便前赴战场,玛拉也因之前的约会延误了表演而被芭蕾团开除。罗伊让母亲克劳林夫人接玛拉去庄园住。就在克劳林夫人到达约定地点前,玛拉无意中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罗伊阵亡的消息,心神不宁,故与克劳夫人不欢而散。失去罗伊,玛拉万念俱灰,又因生活所迫沦为妓女。战争结束后,玛拉与罗伊在车站重逢。原来罗伊只是受伤被俘。罗伊带玛拉回到乡下庄园,准备次日成婚。玛拉为保全罗伊及其家族的荣誉,毅然放弃结婚,迎向军车,香消玉殒……鲁迅先生曾这样形容: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部分毁灭给人看。”《魂断蓝桥》正是通过毁灭玛拉年轻的生命来表现悲剧美。 《友谊地久天长》的乐声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相逢,玛拉曾一次又一次地接近幸福,却一次次地与之擦肩而过。
婚礼前夜的那段三十一个字的经典对白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幸福吗?”
“是的。”
“幸福极了?”
“是的。”
“陶醉了?”
“是的。”
“不怀疑了?”
“不!”
“不犹豫了?”
“不!”
“不泄气了?”
“不!”
深情对白之后,顺理成章地让这对受尽煎熬与苦难的恋人永浴爱河大概是众多观众的祈盼。可是,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时刻,玛拉却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洗涮耻辱。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也深为玛拉的忠贞感动。倘若玛拉活下来 (事实上完全有可能),她的形象就达不到那种理想的高度,宝贵的幸福里会有那么一丝阴影,让人觉得这段爱情中有种莫名的缺憾。若玛拉真与罗伊携手,且不谈观众的感受,该片充其量只是一部“灰姑娘与王子”式的老套爱情片,不可能深刻地表达其反战主题。正是由于这种惨烈的结局,人们才意识到是战争制造了这段原本美好的爱情的悲剧,他们的相遇即悲剧的开始;也由于这样的结局,影片才具有了震撼人的力量、残缺不全的魅力、悲剧的艺术美。
悲剧作品是最具感染力的,它作用于人的情感,以独特的魅力引起观众或读者的共鸣,使得他们的性情得到陶冶,同时作品的主题也得以升华。
可以说,是悲剧的表现方法成就了《魂断蓝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