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40年来,学校发扬“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秉承“德才兼备 智慧永恒”的校训,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实施“两评估、两转型”战略为途径,以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抓手,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应用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能力明显提升,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合格应用型本科院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先后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集体”。学校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应用转型院校联盟单位、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实验基地和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首批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联盟单位(首批72所)、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
学校深深根植于阿坝热土,伴随着历史的铿锵脚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已经走过了40年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学校在与洪灾 、泥石流、大地震的抗争中,一次次战胜灾难、走出困境,实现着新的蜕变。40年来,阿师人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用生命和热血耕耘,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日益活跃,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专门人才3.4万人。历届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四川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
学校升本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审时度势,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转型发展道路,认真抓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对学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办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办学定位、发展目标,提出了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奋斗的热情,形成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启了学校发展新的篇章。
学校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确立了办学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学校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和阿坝州“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和特色科研团队,革新社会服务方式。三是坚持转型发展。学校坚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省、阿坝州发展战略,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创新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动应用转型发展。四是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注重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和广大师生权益,注重保障教职工对学校改革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五是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明确了办学定位。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坚持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应用型转型,突出民族特色,用5-10年时间,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合格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层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富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适时联合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坚持师范性、应用性、民族性和区域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坚持转型发展,坚持产教融合,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学科结构是以教师教育类学科为主干、藏汉双语学科群为特色、艺术体育类学科为优势、非教师教育类学科为增长点,构建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互交融,整体结构优化、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的专业结构是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体,以藏汉双语类专业为特色,以艺术体育类专业为优势,根据社会需求适度开设文化艺术、旅游管理、财务会计、电气工程、生物与化工、社会体育等大类专业;学校的服务面向是立足阿坝、面向四川、辐射西部,向国内更多区域或领域拓展。
学校 “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两评估”、“两转型”的任务,突出一个目标,确保两个达到,推进三项改革,实现四个转变。一个目标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合格应用型本科院校。两个达到是2019年完全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要求,2020年基本达到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要求。三项改革是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教学综合改革。四个转变是办学理念从教师教育为主向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协调发展转变;办学层次从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发展为主向“外延式+内涵式”发展转变;办学水平从新建本科逐步向合格本科转变。
40年来,学校按照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对外合作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特色之路、发展之路。学校始终以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为己任,在不断前行的发展历程中铸就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这一精神,浓缩了学校40年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史,反映了阿师人根深蒂固的爱校情怀和献身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阿师人以感恩奋进的激情去谱写学校壮丽篇章的精神风貌。这一精神,通过传承、实践、升华,已凝聚成了一方育人的沃土,孕育出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成为激励师生奋力前行,努力开创学校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回顾过去,历程曲折,未坠青云之志;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更添奋进豪情。40年是阿师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学校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只要我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为主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上;只要我们始终遵循教育规律,紧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乘风扬帆、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再创新的辉煌,谱写阿师更加壮丽的篇章!